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素食者與憂鬱症

一個虔誠佛教徒的日本朋友沒有吃素,也跟我說他反對佛教徒吃素,他的原因之一是說素食者較易得到憂鬱症,表示日本學界有研究證實此一結果。

我知道日本佛教是不吃素的,不僅如此,他們的僧人也可以娶妻生子,乃至煙酒不忌,過得和一般人相同的俗世生活。而事實上,不只日本佛教不吃素,西藏佛教、南傳佛教的僧人亦大多不吃素。佛陀及其弟子在世時期也沒有吃素,他們托缽接受供養,為了不起分別執著之心,乞得什麼就吃什麼,所以沒有制戒一定茹素,而主張以「三淨肉」為食──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我殺之肉是可以吃的。全世界佛教中大概只有漢傳佛教保有素食的習慣,這是六世紀時梁武帝推行所形成的中國佛教特色。

但是,素食者(或蔬食者)得到憂鬱症的比例是否較高呢?茹素已快二十年的我初聽此說,覺得是無稽之談,但事後想想,或有幾分道理。

草食性動物如牛羊馬鹿等性情都較平和溫馴,而肉食性動物如獅虎狼豹等多半粗野兇猛。而人就像動物一樣,吃什麼就會成什麼;或因如此,素食者性格傾向溫順,而肉食者較素食者顯得剛健有力。此外,就(某些)中醫觀點,蔬果食材之陰寒屬性較多,而肉類多屬陽性躁熱食材,所以長時間素食者體質偏陰、偏寒,久而久之性格也可能轉趨低沉低落,乃至愁苦憂悶。再者,葷食者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無所忌諱,開懷而快活,而素食者頗多約束限制,在飲食上不像葷食者豁達暢然。因此,如果說素食者容易有憂鬱症是個事實,以上或許是可能的解釋。

全然素食到底好或不好,或者不同體質的人是否就該採取不同的飲食習慣,這之間不同說法和多元觀點層出不窮,從科學、哲學和宗教等各有一套見解。此處無意進一步探究,只想指出素食者不會得憂鬱症的關鍵之一:

中國佛教不食眾生肉是基於「慈悲」(與「護生」),所以佛教素食的本意在於「修心」;而如果只吃素而不修心,那倒不如修心而未必一定要吃素,就像南傳、藏傳佛教的行者一樣,所以吃素在佛教可說是手段、方法,以實現修心的目的。

如此,當修道之人減少對外在物質的依賴,例如對食物的欲求,在此同時若不能回到內心的修鍊,其憂苦程度反比一般人嚴重。換言之,他們既沒有「俗樂」可樂(例如不能享用牛排、海鮮大餐等),同時又缺乏「法喜」可喜,聖俗兩界皆無樂可尋、無樂可享,則他們的幸福感自是比平常人還低,或許不學佛回到世俗的生活可能還更好。

總之,以修道、學佛為關懷的素食者,對於「法」(智慧、真理)的體認是重要的,在「法」的知見和實踐中,自然而然降低物欲的需求,並從「法」、從修心得到滿足和喜悅,這樣的素食者不只不會得到憂鬱症,反而感受到多數人無法體驗的身心的輕安與自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