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素「外行」護生與完整大愛
疫災是無情的、悲哀的,然而悲劇中也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藉由宗教或慈善團體所宣揚的美善價值,重新思考人類的定位以及生命的方向,反思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關係,「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希冀提供災疫解方的線索。 證嚴法師表示素食的實踐即是災疫的藥方(之一),視素食是一種「完整的愛」;過往所說的「大愛」主要在於人與人之間,而今「完整的愛」,意味著「愛」若只限於人與人之間是不夠、不完整的,「完整的愛」是包括對一切眾生、對動物的愛。[1]可知證嚴法師的苦難關注,雖是以人為主,但卻「心包太虛」,亦如儒者所言「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畢竟動物也是「有情」眾生。若大乘佛法之「普度眾生」,未能關照到其他有情的苦痛,如此之大愛是有限的,大愛因而不完整,吃素即是為了補足大愛的缺口。而此猶如大乘佛典「食肉者斷大悲種」的教說,把素食護生和慈悲的實踐、佛心的長養連結在一起。[2]
過往慈濟推動環保與素食,因尚無疫情,或者不普遍、不嚴重,眾人感受不深,但如今疫情瀰漫全球,證嚴法師有一種迫切感,因此在素食運動上「非說不可」、「非推不可」、「非素不可」。[3]這樣的「推素」、「勸素」,除善待有情眾生外,也在拯救人類、保護地球,視疫情是一種警訊,正向想是一種提醒,負向說是一種告誡。然而,推動素食環保,及至於人心淨化、社會祥和,疫情真會被控制住(天下無災)?此中雖容有開放討論的空間,但就佛教的業報思想當是如此。事實上,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乃是慈濟長年以來理念追求(證嚴法師的三個願望)[4],慈善、環保、素食等,不過是其實踐的方式和手段,近來因疫情悲劇式鞭策,更加深、加重「共善」力量的寄望。
總之,證嚴法師帶領慈濟志工共同推動素食,以素食作為面對疫情的解藥。[5]就個人而言是身心保護與防範,以「病從口入」來勸勉,並就佛法的業報觀來解說因果循環的道理,藉虔誠齋戒來「懺其前罪,悔其後過」,淨治身心;再者對動物來說,依佛法慈悲護生的理念,不安不忍有情眾生的苦痛,一體同感,慈心不殺、不食而實踐完整的愛。
[1] 「完整的愛」,如證嚴法師說:「師父一直想要教大家素食,這些話已經藏在心理五、六十年了,卻說不出口,是因為如果我說了,但是大家做不到,徒然增加大家的心理負擔。其實吃素是很簡單的事情,有愛心、能夠行善付出,還要素食,才是無漏失的完整的愛。」釋德𠆩,《2021年春之卷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台北:慈濟人文出版社,2021年5月,頁122。
[2] 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若食諸血肉, 眾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 慈心不食肉。食肉無慈悲, 永背正解脫,及違聖表相, 是故不應食。」(CBETA 2021.Q3, T16, no. 670, p. 514b20-23) 《淨慈要語》卷2:「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CBETA 2021.Q3, X61, no. 1166, p. 829c18-20 // R108, p. 1022a10-12 // Z 2:13, p. 511c10-12)
[3] 如證嚴法師說:「素食有助守護健康,尤其新冠肺炎疫情非人力能擋,對治疫情最好的藥就是素食,切斷人與動物的食物鏈,避免病從口入,也避免感染動物身上的病菌。所以現在非素不可、非說不可、非推不可,發揮完整的愛,使社會祥和、天下平安。」釋德𠆩,《2021年春之卷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台北:慈濟人文出版社,2021年5月,頁117-118。
[4] 釋德𠆩,《2020年秋之卷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台北:慈濟人文出版社,2020年11月,頁564。
[5] 事實上,已有一些研究指出,素食傾向的飲食習慣,染疫後轉向重症的比例偏低,雖未必得以免疫,卻可以有較佳的防護力及減輕症狀。而且因於海洋污染及藥物注射等,我們食用的魚肉是否裨益於健康,恐仍待商椎。不過,證嚴法師以素食守護健康並視之為解藥,除了是生理意義外,更包含心理的健康。素食和防疫相關研究和報導,可見Hyunju Kim, et al., “Plant-based diets, pescatarian diets and COVID-19 severity: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six countries,”in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and Health, Volume 4 Issue 1, Jun 2021, pp. 257-266;以及”What to know about COVID-19 and a plant-based diet,” Medical News Today,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covid-and-veganism 檢索日期:2021/09/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