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生觀之於今生的影響與效益
「三世因果」是佛弟子共同的信念,然而對一般人而言,這可能只是一種預設、一種假想,甚至是幻想與空想。姑且不論其真假如何,從「實用」之效益與否來衡量評估亦有其必要。
來生的想望本身,即有利於今生的安身立命,這或可以從三部分來說:
首先,藉由來生的觀想定位今生的作為,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凡事看得長、想得遠,深觀長遠的未來,以這樣的「遠見」來安撫現今的缺憾,建立一種永續的生命觀、人生觀,而這也可以是「生命教育」的一環;人一旦有生命永續的概念,現世生活的苦痛易於釋懷、得到慰藉 。
其次從道德教化來說,如果人有來生,這一輩子所作所為密切關乎到未來的自己,如佛教的因果報應說所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有一切都不是短暫的、突然的,而是繫牽著深遠的過去、長遠的未來。尤其我不只是現在的我,還有將來的我,我也必須為未來的我負責,作一個有道德的人。此說不只限於佛教,中國傳統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等亦然。
再者,一個充滿理想、懷抱願景的人,總會有美好的想像與浪漫的情懷。菩薩行者之理想主義,「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常感到有限的一生不能夠完成眾多的夢想,因此寄望來生、展望未來,生生世世再回人間,共結來緣。
從生命教育、道德教化、理想願景三者,可知退一步而言,來生的信仰不只是生命教育,同時也是道德教育,生命相續也代表因果循環,意味著因果秩序的必然性,是以人在有限的今生必須為所當為,使無愧於未來的自己。進一步來說,「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生命永續也象徵信念堅定,表顯菩薩任重道遠的崇高精神、偉大承擔,「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人不只有今生還有來生,這樣的認知對多憂多苦的人生,有諸多正面的效益。然而若以理性的實證態度,一切講究眼見為憑,則不免持保留態度,而落入某種虛無主義、懷疑論、斷滅論或不可知論。此外,神教信仰僅以天堂、地獄,作為未來的兩種可能,這樣重於神聖救贖的尊佑論,也是佛教所不認同的。
佛教的三世因果說,要人們重視生命的可永續性(sustainable),即便佛教的終極目的仍是「無生」。然相信人有來生,消極的不因一時貪樂而殘害自己,而為自己的未來留餘地,積極的讓人放膽的構築夢想,開創屬於自己與他人共好的美麗世界。
相關文章 兩種生命觀——無常與永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