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念師」

「念師」

初期佛教主張「自依、法依、莫異依」,相對於以人為師更重於「以法為師」,然後期佛教特別強調師父的重要性,視之為親教師、依止師等,甚至三寶之外另加上師而為「四寶」、「四皈依」,並有「視師如佛」之說。

如此,佛教六念法門之方便——「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或可另加一個「念師」。

證嚴法師與親近弟子互動,常要弟子們把師父放在心裡,也對臨終病危的徒弟們作了如是叮嚀,師徒相約生生世世同行菩薩道,以生前的相憶牽起來世的相遇。

佛法的觀念與智慧是抽象的,然師父的典範行誼是具象真實的,尤其明師難遇,今生跟對了師父,有著崇高道德、潔淨人格的「身教」指引,在佛法修行的路途上是相當幸福的。

慈濟志工、靜思弟子把師父放在心上,時時憶念證嚴上人;上人也因著「為佛教,為眾生」因緣,時時想到自己的師父印順導師,這也是「念師」的實踐。

「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佛心師志」可說是透過「念師」而去「念佛」,乃至於「念法」與「念僧」,是以師父就是「三寶」的縮影,透過「念師」契應到「三寶」精神。

總之,既要「以法為師」,也可「以人為師」,透過「以人為師」進至「以法為師」,依人而依法、學法,成為佛教修行的異方便。

相關文章  「依法後依人」  「佛心師志」   佛心師志之生生世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