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的理性與德性
佛弟子關心出世解脫,然而現世的涵養與價值,如理性與德性並非無關緊要,而是相當重要,從中體現在智慧(prajñā)與慈悲(karuṇā)的實踐,並由理性和德性通向佛性或覺性。
理性是智慧的開展,跳脫主觀偏見而朝向深刻認識,依此洞察緣起、無常與無我的真理,理解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生滅變異、無自性,從而減少對外在的執取。
德性關乎慈悲、慈悲是一種德性,道德體現在眾生苦痛的感同身受,並以行動來解除之;菩薩道的普度眾生、饒益有情,即是積極善行的開展。
理性與德性可說共構了佛性;理性帶來解脫的自度,德性促進入世的利他。
理性與德性在佛教修行中是相輔相成的,猶如悲智的雙翼;理性幫助佛教徒有正確認知,而德性使理性認識落到實處,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是以佛教徒不需高推聖境,在理性和德性化育中平實修行,即趨向於佛道。
相對的,一個人做好本份事,但求理性和德性的深化昇華,看透一切現象的本質、善待一切苦難的眾生,雖言不是佛教徒,也即此走向了佛法、契入佛法的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