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正道人生
正道人生
佛教以「八正道」為修行──「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分別可統攝為「戒定慧」之「三學」,使能抵達涅槃之解脫,而既是「轉凡成聖」,此「正道」實則為「聖道」,八正道分實則是八聖道分(巴利語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梵語Ārya aṣṭāṅga mārgaḥ),但由於八聖道八支皆是以「正」開頭,如正見為Samyak-dṛṣti(巴Sammā-diṭṭhi),也因此又稱「八正道」。
當然「正道」非僅是佛教所專屬,儒家之「誠意正心」亦是為了正道,包括孟子所說「大丈夫」──「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中的居廣居、立正位、行大道,也可為正道的實踐,只是此道非彼道。
不過佛法「八正道」的「正道」有世間和出世間之分,例如「正見」有「世間正見」及「出世間正見」不同,其餘八支亦復如是。《雜阿含785經》:「何等為正見?謂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出世間法才是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達到真正的解脫,世間法雖有漏、有取,但猶能「轉向善趣」,也因此世間的正道仍是修行所必須,一如不管菩薩道或解脫道都必須以人天善法為修行的前基。
相關文章 堅守正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