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中道與正道

2020. 5.22  Fri.

中道與正道

中道」是佛法的根本教說,離於兩邊,說於中道」,《阿含經》即如是說。除中道」外,八正道」亦是佛陀教導,四聖諦」中的道諦」所指即重於八正道」。

 

中道」與正道」看似相近卻亦有不同。印順導師《中觀今論》引巴利文本《轉法輪經》說:「比丘!於何名為依於如來所悟之中道?即此八支之聖道也」,又於說明表示:「佛在開宗明義的最初說法,標揭此不苦不樂的中道。中道即八支聖道,這是中道的根本義。」(頁6)甚而明確表示:「佛說離此二邊向中道,中道即八正道。」(《中觀今論》,頁7

 

在《阿含經》裡,中道」與正道」亦數次連繫在一起,此可參昭慧法師「中道」之根源義與衍」一文之研究。

 

倘若回到直覺,「中道」與正道」共同表達的是「偏」之對治或否定,因不能行於中道」而有所偏離、偏失,甚而有所偏執、偏差,也因為偏」而不能走在正道」上。相對的,中道」、正道」就是不偏,行所當行、為所當為,可以說中道體現在正道上,正道亦也展現中道精神。

 

「八正道」若就梵巴而言,應譯為「八支聖道」、「八聖道分」(Skr. āryāṣṭāṅgika-mārga, Pali ariya aṭṭhaṅgika magga),英譯為the Noble Eightfold Path,但可能是因為「八支聖道」的內容皆以「正」(Skr. samyag, Pali sammā)為名,即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正思惟、正精進」,也因此「八支聖道」又稱為「八正道」。

 

或許可以這樣說,中道」比較是觀念性的,重於知見的釐清和疏通,理論性較重,背後涉及緣起、不二(雙遮兩邊)等法義;而正道」較為具體明白,確切指出當如何立身行事,在行動和實踐上給予清楚方針,而條列為八支;然而兩者應是相輔相成的(法法相類、法法相潤」)。

 

既然涉及道德教化及心性涵養,中道」與正道」應不限於佛教,而也會是其它哲學或宗教所強調的,只不過解釋的意義各有不同。例如儒家亦言「中則正」、「大中至正」,乃至「中庸」、「正氣」等,一方面顯示中」和正」在道德修養上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和正」有著顯而易見的關係。

 

初期佛教法義之親民」(親切真實),從中道」與正道」詞語可以感受出來,雖然是佛法、但卻也得以放諸四海皆準;一如八正道」所列的八支,任何嚮往生命美善境界的人,相信都會以此自期自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