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

「佛性者名大信心」

2020. 4.30  Thurs.
「佛性者名大信心」
對宗教徒而言,信仰的可貴,在於不問為什麼,全然的接受、相信與臣服;雖然對非宗教徒來說,信仰的害,亦在於不問為什麼,全然的接受、相信與臣服。

然就信仰者立場,人生多災多難,在苦海無邊、欲海流境遇中,圖得一根浮木以為畢生依靠,何嘗不是一件好事?雖然佛法之常道在於淬鍊身手、得泳技之長,自力到達解脫的彼岸。

信仰不問為什麼,在於「信就對了」(Just Believe It!),一如很多事「做就對了」,不復多思多慮;很多問題想多了、想複雜了,反而成不了事、下不了手。

以基督信仰作類推,「上帝就是存在」,或者「上帝」的概念本身即包含「存在」,猶似三角形有三個角一樣,如此的天經地義、不證自明。

同樣的,就如來藏本覺思想,「佛性」就是「信」,論及「佛性」即是(生)「大信心」,同樣是斬釘截鐵,不容任何疑,一如《大般涅槃經》云「佛性者名大信心」、「大信心者即是佛性」[1]

既然「佛性者名大信心」,一切不復多言,「信就對了」。然而就像神教信仰之「上帝存在」的挑戰,「佛性」預設亦可能有一定難。

然若不能從信仰者角度正向善意的理解,不免有不相應的評判;但這一切論議,對於真切的信仰者來說已然無關緊要了


[1] 完整為:佛性者名大信心。何以故?以信心故,菩薩摩訶薩則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一切眾生必定當得大信心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信心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佛性者名一子地。何以故?以一子地因緣故,菩薩則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一切眾生必定當得一子地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子地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