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佛教正義觀之可能特色

2020. 5.3  Sun.
佛教正義觀之可能特色
正義是當今法政哲學重要概念,佛教之強調出世或慈悲,似乎減損對正義的思索。然佛教不是不重視正義,而是在什麼脈絡、從什麼角度來談正義。

例如佛教戒律即是關乎義」不義」的問題,規範佛弟子行為不能自傷傷人;又包括「業」的概念,所關心的是行為的道德性,更長遠不只是今生,還涉及前生與來世的報應問題。

只不過佛教的正義恐有其局限,如重視「意業為重」,相對的忽略了外在世界的公義問題,以及客觀法規的制度建立。此外,正向意念的深化是慈悲的激發,慈悲沒有敵人」,視一切眾生為慈愛對象,似乎混淆是非對錯應有的公正性

不過,有其亦有其,反之以然;看似可能限制,或可以說是佛教正義觀的特色。

這些可能特色包括:一、重視內在的德性涵養;二、視正義不只是一概念或理論,而是一種判斷能力及行動能力,而必須被培養及實踐;三、在慈悲前提底下談正義,在正義與慈悲之間取得的平衡。

正義與慈悲看似存在某種張力,但卻是一種辨證的平衡,猶如儒家之仁義對舉。意即,仁慈與正義相成相立,愛之於心自然而然行之以義;但慈與正義同時又相反相奪,當愛之深徹、無怨無悔時,亦相忘於義,不在乎、不計較個人一切利害得失。

總之,在慈悲大愛的前提底下,如何兼顧公平正義,一重要問題;佛陀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影響所證嚴上人之大愛實踐,對正義又是如何作解,成了未來想進一步探討的課題,不只在慈悲下談論正義、也在正義下實踐慈悲。

 

相關文章 大愛下的正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