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之可能理解
《中論》「皈敬頌」開宗明義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去。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其中生滅、常斷、一異和來去之「雙遮」,乃是著名的「八不中道」。
印順導師在《中觀今論》以生滅為法體/存在、常斷為時間、一異為空間、來去為運動變化,分別解釋此「八不」,探討存有本身,以及存有在於時空當中的運動變化;可知「八不」所指涉的皆是重要概念,古往今來哲學家、科學家等即致力於存在、時空、運動等問題的探索,而中觀學亦提供一種論點。
印順導師以物體、時間、空間、運動來解說「八不」是別具創意的。而物體、時間、空間、運動總攝一切,「八不」的否定也就「總破一切」,如青目釋文所說:「法雖無量,略說八事則為總破一切法。」
以物體、時間、空間、運動來解說「八不」,或許僅是一種可能,我自己嘗試的理解可能之一,認為「不生亦不滅」直指空或空性,「不常亦不斷」闡釋「無常無非常」、「不一亦不異」揭示「無我無非我」,而「不來亦不去」顯發如或真如;初步推想,「八不」所標宗的不離佛法核心概念──空性、無常、無我與如性。
首先,「不生亦不滅」如《般若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以及《大智度論》:「空即是無生無滅」,因此「不生亦不滅」直指空或空性。
其次,「不常亦不斷」關涉恆常與斷滅兩邊的否定,不只顯示「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法印,而且也深化了無常法印,如是而言「無常無非常」。
第三,「不一亦不異」是同一與差異、即離的否定,在《阿含經》已有是我、異我(以及相在)的否定,因此或可說「不一亦不異」標示「無我無非我」。
最後,「不來亦不去」表達「如如不動」的意涵,如《金剛經》言「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以如或真如詮解「不來亦不去」,意指涅槃無相的超越境界。
以上以空性、無常、無我與如性詮解「八不」,或也是一種可能的詮解模型。就另一角度而言,也可說表顯出「三法印」即「一實相印」的道理;意即「一實相印」之空,得以通貫無常、無我和無生/涅槃的「三法印」,「不生亦不滅」的本身已然含攝「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內涵;「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可說是用來強化、深化「不生亦不滅」,如青目釋文:「以無生無滅故,餘六事亦無。問曰:不生不滅已總破一切法,何故復說六事?答曰:為成不生不滅義故。」
一如時間、空間和運動變化皆是探討存在不可或缺的面向,時間、空間和運動變化本身亦可視為某種存在(或關聯到存在);如是四對的「八不」之間應是環環相扣的,「舉一反三」──其中一對可連結到另外三對,彼此是相通相貫、互融互攝的,例如「不生亦不滅」之空通於「不來亦不去」之如、通於涅槃的絕待境界。
《阿含經》說「法法相類、法法相潤」、「法法相益,法法相因」,以上「八不」的初步詮解,或也證實了此一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