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安住
十多年前我來到慈濟大學任教時,一位虔誠的師姐告訴我要安身立命在慈濟,順著人生因緣際遇而發展,外面沒有比較好!
前一陣子她又和我說同樣的話,表示在我拿到博士來到慈濟教書,這就使我的信仰使命增加了厚度與清晰度。
信仰是生命的安立,信仰必須透過實踐,信仰與實踐交錯一個人的一生,乃至於無數個來生,即是佛法說的「累劫修」;尤其當一個佛學研究者在重實踐的環境中教書,皆有助於檢視自己的道業與修行,這比在任何名校或國立大學任教都具有意義。
「安住在慈濟」、「外面沒有比較好」,十多年過去了,她這些話我猶記在心。雖然期間也有所動搖、有所懷疑,尤其面對未來私校發展的嚴竣挑戰,心裡確有很大的無奈和不確定感。
此外,在一個不重佛學研究(而強調佛法實踐)的社群裡,我自知情況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我曾借「賣鞋」之喻來說明這樣的處境:賣鞋的人到了一個不穿鞋的城邦,其情況不是大壞就是大好──正因為城民不穿鞋,所以乏人問津、生意冷清;但反過來說,也正因為城民不穿鞋、沒鞋穿,所以鞋子大賣,生意興隆。
十多年過去了,好壞之間如何評斷,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在工作崗位上做好份內的事,並日益養成「淡泊」性格,明記古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日子過得也頗愜意的。
但我依然相信佛法「功不唐捐」的道理,過去沒有的就等待機緣去開創,把心安住才能將無限的可能把握住。只要辛勤播種耕耘自會開花結果,終有一日在廣大福田中也能開出智慧的花朵與果實,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肥沃的土壤植入智慧的種子,可謂是「福慧雙全」,當然這只是理想而未必是現實。人世間沒有一個地方是十全十美的,因此人到哪、心就安住在哪。且不要問你可以從所處的環境中獲得什麼,卻要自問可以多做些什麼;在任何境遇中皆「看有不看無」,人生才能無往不利、無入而不自得。
相關文章 「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相關文章 「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