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26 Fri.
不需一般見識
人與人之間的爭執,特別是家人、同事之間,每天一起生活、工作卻衝突不斷,乃是相當令人心煩的。尤其面對他人的無理取閙、蠻橫不講理,更是百般無奈。
難而這一切都關乎能力問題,因為能力不足,所以就只能這樣,想通了就不需要一般見識。
能力所指分為多種,消極而言不去傷害他人,這是最基本的是「自律能力」,積極來說是去幫助他人,也就是「利他能力」,使能有利於身旁以及一切有緣之人。
其它的還有「心靈能力」,此包括耐心、恆心、專心和穩定度等;再來就是「思想」能力,這不只是對外在事物的判斷和見解,還包括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一種關乎自省自覺的能力。
佛教的修行即是要不斷的提昇能力,讓自己成為有能力的人。
如上述的自律和利他能力,整體而言與「道德能力」相關,這在佛法而言初步屬於「戒律」,深度關乎「慈悲」。至於心靈能力是一個人的「禪定」,定力的訓練即是心靈的訓練,對於一切考驗、磨練內心猶能如如不動。再來思想能力關乎「智慧」,即是一個的慧解力、判斷力和洞察力、覺知力等。
佛法修行的總綱是「戒定慧」三學,若再加上大乘菩薩精神則多了「慈悲」,整體佛法修行不出於此、不外於此。也因此,佛法固然是信仰,但重點也不應只是信仰,而卻在於能力的提昇,掌握住「戒定慧」和「慈悲」就掌握住提升能力的要訣與心法。
至於不想修行的人,將會是能力欠缺的人,如此對於他們所帶來的不舒服、不愉快乃至於傷害,除了憎惡外更需要同情憐憫,畢竟其能力僅止於此,所作所為也只能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