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意業為重」的道德啟示

2020. 1.5  Sun.
「意業為重」的道德啟示
在《莊子》書中有一著名寓言,犯小錯、造小惡的人要處死(如偷扣環),但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而成為諸侯之後大談仁義道德,不知情的人反倒視其為仁義化身,原文為:「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由此寓言可知人世間是非對錯、善惡好壞的標準不一;惡小足以致命,惡大卻反倒致福,而且是大富大貴,如此不免讓人感到混亂與錯亂。

世間是相對的,時而因相對而弔詭;當以法律恆定,相對化為絕對,卻也不免滯礙難行,畢竟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依法行事雖說正確,卻未必必然,有可能在世間法律上合法(合乎國家訂立之法),但在超越層次上卻是罪業深重,如二次世界大戰國與國之間的殺戮。

世間事沒有絕對性,面對兩難的抉擇處境,佛教特重動機的重要,亦即依佛法「意業為重」的要義來說,能讓自己安心的大體合於道德。

人世間有太多不得己,想要改變些什麼卻無能為力,不想做些什麼卻身不由己。如此,若迫於無奈行事,只要沒有意圖行惡使壞,即便不能如意至少亦無愧於心。

可知「意業為重」,我們只要心態上「誠正信實」,面對兩難抉擇時,作出讓自己平靜的決定,即便行為本身不是自己所欲為,結果亦不是自己所樂見,猶然得以心安理得。

總之,「意業為重」的道德啟示之一,在於凡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哪怕外在世界紛紛擾擾混雜淆亂,只要內心純正良善,業力法則自會有公平對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