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佛法的理性與神聖性

2020. 1.15  Wed.
佛法的理性與神聖性
宗教重於「天啟」真理,而既是超越界所給的啟示,就不容任何的懷疑挑戰。如此宗教「聖言量」之權威性,往往獨斷而霸氣,也因獨霸而給人安全感和信心,但同時也讓人感到壓迫和束縛。

相對於「聖言量」易流於獨斷威權,「現量」則易失之主觀神秘,也因此「現量」之宗教經驗亦為神秘或密契經驗。

相對於「聖言量」和「現量」,「比量」的理性思維亦顯得至關緊要;宗教信仰少了理性的規範制衡,免不了落於獨斷和神秘。而佛教不只是宗教,其一就在於理性的強調,尤其初期佛法中即流露出相當的理性精神。

佛教以「經律論」為三藏,論藏為聖典一部份,可知既有論議/義、論理的傳統,不是一言堂卻是開放思辨經典所說之要義,以對佛教真理有更深入、確切的掌握。

印順導師談及他「根本信念與看法」,其中第二點表示:「佛法源於佛陀的正覺……但適合於人類的所知所能,能依此而導入於正覺……佛法極其高深,而必基於平常。本於人人能知能行的常道(理解與實行),依此向上而通於聖境。」[1]其中「人類的所知所能」、「必基於平常」、「人人能知能行」等,皆是著眼於人類認知判斷暨理性功能的重要。

佛法所謂的神聖性來自於德行的高尚與尊貴,佛陀的偉大乃在於智慧的通達和悲願的深廣,而不寄託於神秘虛玄的臆測想像,此乃佛法有別於其它宗教的最大特點之一。

相關文章  「三量」的共構關係  佛教重視理智


[1]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Y 36pa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