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小房間的大幸福

2018. 8.16  Thurs.
小房間的大幸福
剛從大陸回來花蓮不久,這幾天又帶著妻小到墾丁一遊,首站是著名浮潛地點萬里桐。由於先前預訂民宿多半客滿,只訂到一間要價一千二的房間,網頁上聲明沒有網路、沒有早餐,但看起來頗乾淨的。

誠然,「小而淨」是我進門時第一印象。入住沒多久,我對內人說,其實不少低收入家庭,全家人就住這樣一個小房間;她附和說:剛開始他們舉家移民阿根廷時,也是六、七口人住一小房間裡。

在我小學高年級時,家中小孩就一人一間,頗難想像多人擠在一房。然而,即便房小如是,一家人還是可以快樂生活在一起;因為家裡頭有愛,有愛的話,每個人都願意縮小自己,相互取暖。

房子窄窄,親情滿滿,因此即便不少窮困人家,孩子說什麼也不願意被送養。這固然是一種情執,但也是人類情感可貴之處。

只要家中每一成員都在,一個也沒少,一切就很美好,再窮再苦都甘之如飴。相對的,大豪宅裡勾心鬥角的不在少數,財富多欲望大,煩惱也就重,不時測試著人性、考驗著親情。

家不在大,房不在多,床不在寬,若有父母手足之愛則什麼都不缺。此時清晨不到四點,我看著熟睡中妻女,一切安然無恙,頓時感受到小小房裡的大大幸福,有感而發的記錄了此時心情。
 
連日的大雨海水混濁不適合浮潛只能望洋興嘆

苟全性命於亂世

2018. 8.15  Wed.
苟全性命於亂世
大陸行回來,比較兩岸之間,試想:知識人如我輩,身處專制政權中,當如何自處?

我初步想來有三種因應方式:一是與之抗衡作對而大談民主、力爭自由,但這代價是慘烈的,不是牢獄之災就是流亡海外,甚至命在旦夕,隨時可能被謀殺暗殺;第二是「苟全性命於亂世」,面對難以改變的事實,就是默然的接受乃至忍受,這「苟全性命」或亦可言「苟且偷生」;第三是附和專制政權,當個「御用文人」,從中謀取名利地位,由被壓迫者轉成為壓迫者。

第一個代價太大了,若非有堅定意志和強韌勇氣,乃一般人所難為;第三個又太讓人看不起了,踩在別人身上讓自己爬起,及至助紂為虐,乃是良知的泯滅。如此一、三皆不可行,再來就是第二選項了。

諸葛亮《前出師表》云:「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表示他原為一介平民,在南陽過著農耕生活,只想在亂世中倖存,不想謀得一官半職。此安然平淡之想望,猶如他在《誡子書》所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傳達對修身養德之自我期許。

「苟全性命於亂世」,這亂世雖特指戰亂,但除了戰爭外,人世間災厄頻傳,亂世不只是戰爭造成的。一如佛教所說:人生是苦、五濁惡世,不是天災就是人禍,真正太平盛世少之又少,「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只是問題嚴重程度大小不同。

如此,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了知生命的困頓與局限,「苟全性命於亂世」是自然而然的處世之道。意即面對人生之莫可奈何,以「縮小自己」的方式去「安之若命」,苦痛才不會擴大,讓危脆的生命得到安頓安止。

「苟全性命於亂世」,或也成為我未來的人生態度之一。

相關文章      把自己當乞丐
孤寂身影艱難處境,沒有餓死已屬萬幸;殷海光先生手書道出不少文人哲士的困窘際遇…「苟全性命於亂世」成了一可能的因應方式!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學術精神

2018. 8.14 Tues.
學術精神
各行各業都有其專業的精神表徵,所謂運動家精神、醫者情懷,甚至武士道精神、軍魂等,都是描述一種身份背後的氣象;雖然這涉及到一個人的職業倫理或職業道德,但卻不止於此,而是對自己的角色扮演有更崇高的自我期許。

作一學者也有其精神體現,如學術重於求真,學術精神即是求真精神。
然而求真是需要勇氣的。十六世紀時,世人普遍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月亮等星球皆繞著地球運轉,一直到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地動說」,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天體都繞其而轉,開始有不同的宇宙觀。1632年義大利人伽利略支持「地動說」,卻遭羅馬教廷指控違反《聖經》教義,強迫他放棄「異端邪說」,甚至予以終身監禁的懲罰。
忠於良知,忠於自己的認識而講實話、講真話,乃是作為學者、科學家等的首務,亦即所謂的學術精神。這不只在西方,古代中國士大夫亦體現此風骨氣節,如文天祥<正氣歌>「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堅持史實功過之評議,連命都不想要。

相對的,曲學阿世的學者亦不在少數,扭曲事實、作出種種違心之論,這失真的同時即是一種失格、失節與失德。如顧炎武說「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畢竟不識字的農人、工人都知道要堂堂正正做人,飽讀詩書之士又豈能昧於所學?

學術求真,如此就要保持學術的獨立性,而不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為權勢所低頭、為名利所收買,或為不義之個人或團體所收編。這學術的獨立性,意味著知識和思想的超越性,具有某種永恆價值。

事實上,這不只是學術的獨立性,而且也是人格的獨立性,使不致於降志辱身,在虛偽造假中污損了人格尊嚴;而要保持人格的獨立性,首先必須無所求,因為無求所以無懼,更敢於講真話。

講真話是需要勇氣的,這是學術工作者最重要(同時也是最欠缺)的特質。只不過這樣的勇氣,不是暴虎馮河式的有勇無謀,而當是有技巧、方法的(否則即顯得粗魯乃至粗暴),因此也必須在求真和權變間取得和諧平衡。

相關文章        沒有思想自由就沒有學術研究

待人以情

2018. 8.13 Mon.
待人以情
人與人之間的紛爭、不愉快,往往是「用腦過度」卻「動心太少」,計較、盤算多而善解、包容少,以至於衝突不斷。

相對的,心中有愛,無論對方怎麼說、怎麼做,自己什麼都好、什麼都對,再多的不合理都成為合理;如《聖經》說:「當別人打聽你左臉,把右臉也讓他打」。

心中有愛,自然而然待人以情,而人都是有感情的,既然以情待之,對方也會感之以情,而成一良性的互動循環,營造出和諧乃至於溫馨的氣氛。

以愛、以情消弭緊張關係,自己的身心亦柔軟放鬆,整個人沉靜下來,而脫去急切焦躁氣息。而且也因為不計較,所以沒有得失,因為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或者說自己失就是別人得,而別人得就是自己得,不會再有你爭我奪的張力對立。

如此,人際互動之間要「多用情感思考」,以情說話、以情做事,這不只對別人好,更是對自己好,涵養出慈悲、感恩、寬恕、信任等正向性格與正面能量,如此的人生哪有不美好的道理?

小詩(178)~(181)

2018. 8.12 Sun.
181
苦樂循環
有些生命是辛苦的
在暗夜裡
默默承受

有些生命是喜樂的
在陽光下
恣意跳躍

長夜將盡
光亮已在不遠
白晝終逝
黑暗也會到來

當在樂時思苦之時
莫待苦時思樂之時

180
艱困境遇更要放鬆
悟解萬法皆空
安歇此中
與苦痛一體融通

179
值此一生
盡其可能展現自己
唱一曲世紀之歌
寫一首永恆之詩
經百千年
在虛空中迴盪
在人心裡共鳴

178
幸福
在心中升起
不一會
又被煩惱佔領
周而復始

無常生滅來去
世間酸甜苦辣
編織出
悲欣交集的人生

沒有思想自由就沒有學術研究

2018. 8.11 Sat.
沒有思想自由就沒有學術研究
在內地參加研討會,開幕式都有「領導」來致詞,官腔官調的可說是彼此時間的浪費。這是政治現實,也顯見學術受到一定控管,如此學術又如何以求真呢?

任何專制政權皆是如此,既是順服於「領導」,上面想什麼、下面就做什麼,但學術可貴精神之一在於大膽懷疑,透過懷疑進而求真,但在政治掛帥的氛圍裡,還有多少人願意講真話呢?

學術如果不能說自己想講的真話,而全是講別人想聽的假話,學術就失去了意義。換言之,與其說假話,倒不如不說;而學者一旦有所自覺,若要「苟全性命於亂世」,索性就不說不寫。佛教史學家呂澂長年身處大陸,學術後期幾無著述,即是一例;或有以反言若正、隱晦暗喻的方式來評議時政,如陳寅恪晚年所寫之詩文(可見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總之,沒有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就難以有真正的學術研究,包括人文學研究亦復如此;或者只能做一些古籍古史的研究,盡可能與所處的時代脫節。而我很慶幸身處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社會裡,沒有後顧之憂暢所欲言,這或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種福報。

慈溪五磊寺

2018. 8.10 Fri.
慈溪五磊寺
今天起程前往浙江寧波,參加慈溪五磊寺天台學會議。到海外參加研討會,除了學術的目的外,也是想藉機出外走走。

大陸現在各方面突飛猛進,既不能不來,以見識大國崛起的氣象;另一方面也不能常來,一來四處奔波不利於安心為學,二來也不想離妻小太遠、太久。

雖說是「大國」,但大陸學者告訴我,這看似脫胎換骨的背後,實則問題不少。中國經濟總體表現雖名列世界之強,但人口眾多加乘起來「富有」自是想當然爾,然而平均數仍是遠遠落後,也就是富人固然很富,但一般人還是收入有限,窮人更是相當貧困。

台灣因「少子化」衝擊,高教發展遇到瓶頸,一些台籍學者動念到大陸發展,因為中國不只地廣人多,日後可能發揮更大影響,而且所給薪資條件、福利等已超越台灣。

但稍作思量,還是覺得台灣好。雖然不少台灣人才外流大陸,被以優渥條件聘任,但這背後未必全是專業能力考量,而卻帶有一定「統戰」目的,聘之以高薪不代表真的優秀。

此外,沒有思想自由就沒有學術研究,人文社會學科尤其如此。大陸很多科研計劃,都是配合、迎合國家政策暨黨政意識,不只是馬列思想,連習近平思想都成了研究熱題,這樣的學術風氣很難有多大的創新可能。

大陸封鎖部份向外網路,諸多資訊也不能公開討論。我猶記得寫佛學論文引用到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看法,爾後於陸出版時,這些文獻全遭刪除,編輯的學者要我體諒他們的難處;有些話、有些人是帶有一定禁忌的,這在自由的台灣是難以想像的。實際上,在大陸文稿被刪乃司空見慣之事,這應是專制集權國家的特色之一。

五磊寺位處郊區,這幾天我們開會、住宿都在寺院中,哪兒也去不了。而且所在位置沒有Wi-Fi,還好我能藉著朋友的手機熱點分享,收傳幾封家書。不過沒有網路也有沒有網路的好處,可以好好安靜自處、多讀點書,不被外界所干擾。



自己給自己肯定

2018. 8.9 Thurs.
自己給自己肯定
一般人汲汲營營於名利、唯恐失之,但仍有少數人了無牽掛、無心於此;雖然我們不能像後者那樣超然物外,但也要期勉自己不墜入前者。

世間以「實至名歸」意指功成名就,但更多是「名不符實」或者「名過其實」。《論語》<憲問>云:「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亦應恥其名而過其實,視平添的虛榮是一種羞愧。

在任何領域中,總有些人更應該得到榮譽、得到肯定,卻也默默無聞甘於無聞;他們可以得、也應得,卻寧可不要,或者不強求。事實上,任何專業表現及德行修養,都可轉借《阿含經》所說的「自知、自覺、自作證」,清楚明白自己所作所為,自己給自己肯定。

「君子憂道不憂貧」,不用擔心自己沒受到注意,而是擔心自己沒本事,承受不了他人注意。甚至被否定、不被接受亦無妨,反而「逆增上緣」是對自己的有力鞭策,激發自己勇猛精進,而後設想下一個努力的目標。猶如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輸了一場比賽後不怨聲載道,反而是記取教訓設法贏回下一場比賽。

「內不足者,急於人知」,相對的「內充足者,不求人知」;實力堅強的本身就是對自己最好肯定,如此聲譽自然遠播而不假外求(「霈焉有餘,厥聞四馳」),因此我們都應設法讓自己成為有實力的人。

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

小詩(174)~(177)

2018. 8.8 Wed. 「法」的情詩
177
「執子之手,共成佛道」
──是他最想說的一句話!

願兩人心心相印
道心與道心相印
攜手共走生命修行之路!

176
In Buddha We Love

對他有信心
就是對佛法有信心
反之亦然!

於是乎
愛成為一種信仰
選擇愛人即是選擇一種信仰
以堅守信仰之心
堅守愛情!

守護信仰 守護妳
守護妳 守護信仰

愛與別人不同
正因為有信仰

175
總在百轉千迴
才發現
最值得託付的
還是佛法

於是
他把他的心
從妳身上收回
交給佛陀

想妳、念妳的心
皆化成向佛之心!

174
達摩東渡中土
只為找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而他
尋尋覓覓
只盼一心靈伴侶!

表象與真實

2018. 8.7 Tues.
表象與真實
知識學(epistemology)有所謂表象(appearance)與真實(reality)的探討,到底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是事物之真實,還是僅僅為表象?如此表象與真實的探討,或不只是限於哲學領域的探討,而可以應用在諸多面向,例如待人處世上。

一件事的學習,我們會說抓到皮毛,或者深得精髓。如禪宗達摩祖師和弟子對話,就有得到皮、肉、骨、髓等不同深淺悟境。這意味著修學佛法,乃至一切拜師學藝,依資質悟性之別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經典記載,有一次佛陀到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三個月後重返人間,弟子們都爭先恐後迎接。原本須菩提想放下手中工作親迎之,但他進一步思維到佛陀色身四大假合,眼耳鼻舌身所見亦空如幻似化,而不應為事相所迷,因此沒有動身前往,而是深觀諸法因緣空性。

相對的,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第一個搶先迎接佛陀,頂禮時向佛表示:弟子蓮花色第一個先來迎接佛陀聖駕!然而佛陀卻回答說迎接我的第一人並不是妳,而是須菩提,因為他觀察諸法空性,才是眞正迎接我的人。可知,唯有見到法的人,才是第一個見到佛陀,第一個迎接佛的人。

這說明了深得心法才是首要,不是緊跟在旁才足以體解法要。換言之,雖然身處遙遠,但卻依舊仍心有靈犀、心心相印,才是真正的知法、見法、得法,也同時是見到佛的人(「見法即見如來」)。相對的,成天跟在身旁、近在眼前,卻可能遠在天邊,距離最近卻是了解最淺,而只得到皮肉。

在慈濟社群中,可以看到一些人默默做事、不出風頭。他們沒有圍繞在上人身邊,甚至少有餘暇參加慈濟活動,也未必培訓授證,但卻深刻掌握到佛教核心、體認到慈濟精神。

在慈濟志業裡,不管是慈善、醫療、教育或人文志業的同仁,我們要因為其學養來重用他,因肯定他的專業能力和操守來付予重任,而未必是因為他或他親友的慈濟背景、經常出現在慈濟各式活動而重用他。

試想,他們願意留在這裡貢獻所學,此本身就是對慈濟的認同與肯定,至於授不授證、參不參加活動應是其次;只要心向慈濟,在行動上支持慈濟,用他們的專業乃至於自己的方式(而未必是慈濟人的方式)來護持慈濟,都應給予全然的支持和鼓勵。

一如慈濟社群中有諸多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顯示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量胸懷,否則「用徒者亡」(「亡主與徒處」),對慈濟長期發展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而這也才能得其環中、得其精髓,而不是停留在皮層表象上的佛法實踐。

小詩(170)~(173)

2018. 8.6 Mon
173
修行的生活
是單純、簡樸、充實的
修行人的性格
是平淡、知足、感恩的

修行的生活涵養修行人的性格
修行人的性格安住修行的生活

172
爭吵過後
流下傷心的眼淚
思緒卻變得清楚

相戀
原是一場錯誤
結婚
開始兩人的折磨
走向了悲慘生活

171
再給抱一下吧!
黃昏裡
天候轉陰
厚厚烏雲滿佈
散發出離別氣息

當火車緩緩駛入
駛入他不捨心情
已不知該說些什麼~

再給抱一下吧!
讓他用雙手
用身體
用體溫
說出他想說的
讓妳帶走
永遠在心中駐留……

170
菩薩
重物他先擔
苦味他先嚐
為成無上道
心志常昂揚

敢做又敢當
沒做亦敢當
大菩提誓願
山高流水長

樂土他不去
地獄他先入
濁世中守護
為求眾生度

不需要掌聲
亦不用肯定
為覺諸有情
千山萬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