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

表象與真實

2018. 8.7 Tues.
表象與真實
知識學(epistemology)有所謂表象(appearance)與真實(reality)的探討,到底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是事物之真實,還是僅僅為表象?如此表象與真實的探討,或不只是限於哲學領域的探討,而可以應用在諸多面向,例如待人處世上。

一件事的學習,我們會說抓到皮毛,或者深得精髓。如禪宗達摩祖師和弟子對話,就有得到皮、肉、骨、髓等不同深淺悟境。這意味著修學佛法,乃至一切拜師學藝,依資質悟性之別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經典記載,有一次佛陀到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三個月後重返人間,弟子們都爭先恐後迎接。原本須菩提想放下手中工作親迎之,但他進一步思維到佛陀色身四大假合,眼耳鼻舌身所見亦空如幻似化,而不應為事相所迷,因此沒有動身前往,而是深觀諸法因緣空性。

相對的,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第一個搶先迎接佛陀,頂禮時向佛表示:弟子蓮花色第一個先來迎接佛陀聖駕!然而佛陀卻回答說迎接我的第一人並不是妳,而是須菩提,因為他觀察諸法空性,才是眞正迎接我的人。可知,唯有見到法的人,才是第一個見到佛陀,第一個迎接佛的人。

這說明了深得心法才是首要,不是緊跟在旁才足以體解法要。換言之,雖然身處遙遠,但卻依舊仍心有靈犀、心心相印,才是真正的知法、見法、得法,也同時是見到佛的人(「見法即見如來」)。相對的,成天跟在身旁、近在眼前,卻可能遠在天邊,距離最近卻是了解最淺,而只得到皮肉。

在慈濟社群中,可以看到一些人默默做事、不出風頭。他們沒有圍繞在上人身邊,甚至少有餘暇參加慈濟活動,也未必培訓授證,但卻深刻掌握到佛教核心、體認到慈濟精神。

在慈濟志業裡,不管是慈善、醫療、教育或人文志業的同仁,我們要因為其學養來重用他,因肯定他的專業能力和操守來付予重任,而未必是因為他或他親友的慈濟背景、經常出現在慈濟各式活動而重用他。

試想,他們願意留在這裡貢獻所學,此本身就是對慈濟的認同與肯定,至於授不授證、參不參加活動應是其次;只要心向慈濟,在行動上支持慈濟,用他們的專業乃至於自己的方式(而未必是慈濟人的方式)來護持慈濟,都應給予全然的支持和鼓勵。

一如慈濟社群中有諸多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顯示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量胸懷,否則「用徒者亡」(「亡主與徒處」),對慈濟長期發展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而這也才能得其環中、得其精髓,而不是停留在皮層表象上的佛法實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