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阿羅漢之可貴

2018. 8.19  Sun.
阿羅漢之可貴
大乘法教中,往往對「小乘」充滿貶抑,大小論爭自古如此,但與其相互輕視、彼此敵對,更應該相互肯定、彼此認可,如此和解乃至合作才成為可能。換言之,肯認對方是和解、合作的第一步,而要肯定對方,首先必須「看有不看無」,欣賞其特色優點,而不是著眼其所沒有的而盡挑缺點。

阿含佛典描述聲聞行者,過著少欲知足、平淡恬靜的生活,「少事、少業、少希望住」,精勤專注於止觀禪修。雖不過問世事,但卻安住其位安守本份,把全部心力放在修行與覺悟這件事上,而且僅此一事不作它想。

解脫道行者的過得是一種單純生活,如蓮花般潔白清淨,面對混亂紛擾的世界,他們只管內心平靜,不為物欲所惑、塵俗所染,這是如何的難能可貴。

如此,聲聞乘給予現代人諸多啟發,告訴我們人世間太多追求都是多餘的、毫無意義的;人一旦滿足了身體和生理的基本需求,就不應再多設想其它。

印順法師說,「佛法的究竟理想是解脫,而解脫心與利他的心行,是並不相礙的。」(《華雨集第四冊》Y 28p52~53),可知追求解脫的同時不是沒有慈悲心行的。法師也表示,人間佛教暨菩薩道的修行「不離「佛法」的解脫道──般若,只是悲心要強些,多為眾生著想,不急求速證而已。」(《華雨集第四冊》Y 28p57)這意味著解脫道可相通於菩薩道,在悲心強化下轉入大乘成佛的法門。

相對的,菩薩雖未必發厭離或出離心,但以解脫為核心關懷的菩薩行,當有助於菩薩的入世實踐,而不致於和人天乘混淆。

總之,追求解脫是佛法超越性的體現,一心實現解脫的阿羅漢,當值得我們的敬重推崇,又何能輕意貶抑呢?況且現今的聲聞行者(如南傳佛教)之菩薩心行,其入世之深與悲願之切,並不亞於傳統大乘佛教信仰者,甚有過之而無不及,值得我們的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