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是「公共財」
最近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一事引起廣泛討論,有人問起我的想法,我說我雖在慈濟志業體工作,但主要在大學,其它單位的情況我並未參與,所以很難置喙。 而且慈濟內湖園區開發與否,涉及相當專業的問題,媒體輿論並不清楚其中細節,卻已大肆評議、批判,甚至於醜化。
但慈濟既以「環保」為核心價值之一,說慈濟內湖園區的開發,將帶來自然生態的破壞,這是我不相信的。相對的,慈濟是要在已破壞的保護區上,重新賦予生命,帶來土地嶄新生機。
或如前北市都發局長暨前柯文哲競選總監張景森表示,不贊成把反內湖開發案,無限上綱變成「反慈濟」,認為慈濟縱有可評之處,但也是台灣值得珍惜的資產。
或如前北市都發局長暨前柯文哲競選總監張景森表示,不贊成把反內湖開發案,無限上綱變成「反慈濟」,認為慈濟縱有可評之處,但也是台灣值得珍惜的資產。
誠然,慈濟是台灣珍貴資產,雖然少數作為未必符合社會期望,但實不應以偏概全,否定慈濟近五十年來的付出與貢獻。
事實上,慈濟內湖園區開發與否,對於證嚴法師和慈濟人而言是「不增不減」的;相對的,在這已被破壞的保護區裡,依然保持簡陋鐡皮屋,只會有礙觀瞻,讓附近住家景致多出殘破一角,對當地居民是一種損失。反之,若在兼顧環保、生態教育等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將有助於改善周邊環境,提升居住品質,創造互利互惠的雙贏局面。
然而反對勢力依舊,我認為這不過是「樹大招風」另一實例。慈濟迅速的發展,吸納龐大資源,相對的壓縮其它宗教或社福團體的發展,早已引起有心人士側目,故趁勢炒作清算,急欲除之而後快。
雖然慈濟內湖園區是否可開發,雙方認定未必一致,但我希望社會大眾不要懷疑慈濟對環境保護一片赤誠真心,而漠視廣大環保志工長年淨化土地的用心和努力。如同張景森表示,台灣很少團體敢說他們比慈濟更重視環境,他以在中央任職的經歷表示,第一個在桃芝風災後赴行政院,呼籲政府推動國土復育的就是慈濟。
然而反對勢力依舊,我認為這不過是「樹大招風」另一實例。慈濟迅速的發展,吸納龐大資源,相對的壓縮其它宗教或社福團體的發展,早已引起有心人士側目,故趁勢炒作清算,急欲除之而後快。
雖然慈濟內湖園區是否可開發,雙方認定未必一致,但我希望社會大眾不要懷疑慈濟對環境保護一片赤誠真心,而漠視廣大環保志工長年淨化土地的用心和努力。如同張景森表示,台灣很少團體敢說他們比慈濟更重視環境,他以在中央任職的經歷表示,第一個在桃芝風災後赴行政院,呼籲政府推動國土復育的就是慈濟。
「一枝一葉總關情」,證嚴法師對人世間的一切都懷抱著深厚情感,平常教導弟子不只要愛護生命,且要愛惜物命、珍惜水資源等,甚至還說「走路要輕,怕地會痛」等。而如果一個對人、對事、對物都深情相待的宗教師,我們說她是破壞生態的劊子手,任何有良心的人都礙難接受的。
有限的人世間,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是完美的,慈濟亦然。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慈濟志業版圖龐大,志工為數眾多,要做到所有環節絲毫不差,面面俱到滿足所有人期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們能因此抹煞一群樸拙志工默默的奉獻嗎?或者,證嚴法師在深山老林裡蓋個小廟,過著清幽自在的獨修生活,豈不免去一切紛爭?但如果真如此,究竟損失的是誰呢?
因此,與其負面的攻訐與詆毀,倒不如善意的鞭策、提點和勸勉。畢竟,慈濟所創立的一切,既不是證嚴法師一個人的,也不限於慈濟人的,而卻是全台灣人的資產,乃是全台灣滙聚「善」與「愛」的見證。
證嚴法師一介女尼,膝下沒有子女,她出家人的身份,意味著「私有」的戡破,沒有個人財產,所有一切歸公。用佛教的話為「利和同均」,即一切利益皆和諧地與大家共同擁有、共同分享。
是故,慈濟志業體絕不同於一般利益導向的商家財團;如你未經許可走進某某企業私人土地,保全一定將你擋在門外,或者立刻驅逐;但如你進入慈濟任何一個分會,將被奉為上賓,親切溫柔的歡迎你,或端上茶水、或致贈紀念品等。
佛門中有一句話:「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同樣的,慈濟的一切取之於社會,也用之於社會,願意把這一切成果和大眾分享,而不需以利益算計的角度來打量她、曲解她。
大財團經商版圖擴張,象徵的是個人及家族的榮耀與富貴,但慈濟各種志業的開展,只意味更多的責任和承擔。然而,一般人只往「利」看,隨著媒體報導,說慈濟是全台「地王」名列前茅,進而指指點點,大肆批評一番;但如孟子所說:「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為何只往「利」去看?而不去看慈濟對這社會、這世界有情有義的諸多貢獻呢?
總之,慈濟既不屬於個人,更不是某個財團;慈濟是「公共財」,她是全台灣人愛心的明證,全台灣人寶貴的資產。我相信任何正直善良的台灣人,都會希望這份良善的愛與寶貴資產能傳承下去,永遠帶來苦難人間溫暖的撫慰與呵護,即便她尚非最完美!(2015.
2. 27 林建德寫於花蓮中觀室 2.28修訂)
部份內容刊於 蘋果日報 2015. 3.5 即時論壇
部份內容刊於 蘋果日報 2015. 3.5 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