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從情理平衡走向悲智雙運

2018.2. 22 Thurs.
從情理平衡走向悲智雙運
即便是授證而為「慈濟大家庭」一員,我還是保有自身認知佛教、實踐佛法的方式。雖然沒有太多改變,但也不能說是「不增不減」,因為生命中確實多了慈濟,有慈濟相伴走在佛法修學的路上。

慈濟之所以大,在於「海納百川」,也因此足以「百川歸海」,其中「尊重」是慈濟人信守的原則之一,「尊重」的背後就是保留差異、開放多元,因此即便慈濟有鮮明的價值定向,但始終有著寬闊格局。亦即,鼓勵、期許走向同一道路,卻從不強迫、強制,使得慈濟志業有著各種宗教信仰的職工、志工,甚而和不同宗教保持和諧乃至合作的關係。

也許是長時間學術暨哲學訓練所養成的性格使然,思想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是我所看重的,總是想當自己思想的主人。此外好靜、樂於獨處也是我的生性傾向,雖然面對苦難眾生常感不安不忍,但仍以「平靜安適」為理想生活方式,較少於人群中集體活動。

「美好的人生是由愛所激發,並由知識來引導。」(The good life is one inspired by love and guided by knowledge. 學術暨哲學訓練滋長了我的知識和理智,而慈濟的利他精神卻滋養我的愛心與感性。如此,人生從情理平衡走向悲智雙運,兼具理性和感性的兩面,才足以言幸運與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