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 6 Tues.
佛陀本懷 vs. 佛法根本
從星雲大師所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可知他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是為追求、實現「佛陀本懷」;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亦復為「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1],而同樣是關心佛陀本懷,兩人之「人間佛教」顯然有所不同。
不只是「人間佛教」,所有佛教傳統何嘗不是依佛典而著眼於「佛陀本懷」或「暢佛本懷」?一如天台宗之依《法華經》、華嚴宗之《華嚴經》、淨土彌陀宗之《阿彌陀經》、密宗之《大日如來經》等;太虛大師亦認為「大乘以佛為本」而力主「佛性」思想,以此而旁開中觀、唯識二說。
事實上,「佛陀本懷」雖是佛弟子的理想和目標,卻難以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客觀認定;相對於此,「佛法根本」應該是有普遍共識的,如「四聖諦」、「三法印」、「十二因緣」之法義等。或可說,談論「佛陀本懷」不能不回到「佛法根本」、「佛法本義」,而這正是印順佛學判教的基本思維理路。
「佛法根本」、「佛法本義」易有客觀共識,一切佛弟子所共同承認,以此為起點延伸、開展不同的佛法面貌,而有所謂的延伸義或延展義(相對於「佛法本義」而言)。雖然「佛法根本」不代表是佛法的極致、佛法的圓融與高妙,但佛法的極致、圓融與高妙不能脫離「佛法根本」,佛法延展義必須奠立在「佛法本義」的前提上,印順佛學再三強調即在於此。
換言之,所有佛弟子都關心「佛陀本懷」,但什麼是「佛陀本懷」呢?在印順導師看來唯有回到「佛法根本」才能確切掌握到「佛陀本懷」、「釋尊之特見」[2],「佛陀本懷」立基在「佛法根本」,亦顯見佛法理性嚴明、實事求是的信仰態度。
印順導師之「重印輕中」[3],實是回歸佛法的根本核心,而非偏狹的顧此失彼,在重根本、重基礎的原則下,視一切佛法開展仍是佛陀本懷的法流(「一味」),而以此「縱貫一切佛法而向於佛道」作為印順佛學之主要立場。
[1]《印度之佛教》(Y 33pa7)
[2]《印度之佛教》:「佛教乃內本釋尊之特見,外冶印度文明而創立者」(Y 33p1)
[3] 「重印輕中」為龔雋之評,可見<在歷史與現代之間 —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收在《人間佛教》學報‧ 藝文│第十二期,頁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