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 13 Tues.
哲學不只是一門知識
哲學應關乎「真善美聖」的四大面向,其中科學求真、道德求善、藝術求美、宗教求聖,如今在自然主義(naturalism)的強勢主導下,以真實與否的科學知識來探索美善和神聖等問題,僅把哲學作為一門知識,這似乎是相當不足的。
道德、藝術和宗教固然有其知識面向,但卻不只是知識而已,不只是客觀第三人稱的探求路徑,還關乎能力、天分和直覺等向度,不僅是用腦思考閱讀所得,而更需要「修煉」(或練習、實踐)的過程。
倘若把道德、藝術和宗教視為僅是知識的過程,似乎窄化了哲學的範疇,猶如視生理學家為認識身體的唯一權威,而排除其它可能,這都把哲學給做小了。
切身篤行的人往往不太會說,卻可以有深刻的體悟,如畫家未必高談闊論諸多藝術理論,但其作品卻可傳達出優異的穿透力或震撼力。相對的,倫理學家推演諸多道德論證,然所言所行不時違反道德,這是否足以稱為倫理學家?──對於哲學之以知識為唯一取向,讓人頗感遲疑。
古希臘哲學傳統,哲學作為一門「愛智之學」,乃關乎生命與生活本身,著眼於價值和意義的探索。我想,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或者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哲學,才是我們想要、需要的哲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