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享受」的人生觀

2018. 9.23  Sun.

「享受」的人生觀

高層次的生命境界,可以是「享受」的生活態度;如《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樂之者」即指一種「享受」心情。

 

「甘願作,歡喜受」,一方面擇我們所愛,一方面也愛我們所擇;做任何事都樂在其中,即便是「苦差事」也要苦中作樂、自得其樂。

 

在漢人文化氣息下,我們都嚴肅慣了,彷彿「享受」是一種罪惡;實則「享受」是一種心態,以輕鬆、豁然、樂觀、開朗等方式來看待一切。不只是樂在工作,同時也享受工作,這樂在工作、享受工作的同時,也正是樂在生活、享受生活。

 

這樣的「享受」,不是好逸惡勞的貪圖享受,而更應是心甘情願在勤苦中享受。佛法中也不是不談「享受」,如《阿含經》教導­「安般念」(「觀呼吸」),即要「樂隨順觀住」、「樂覺知」,只是「不染著樂」[1];換言之,不是不能享受、不能喜樂,重點在於「不染著」。

 

如同跑馬拉松一樣,非常辛苦乃至痛苦,但也要「享受」這辛苦與痛苦;如此「愈跑愈歡喜」才成為可能,可說是在痛苦中享受、在享受中痛苦,存在一種苦樂辨證的弔詭。此外,「志工」之自願付出、自願犧牲亦然,不只在享受中付出也在付出中享受,自利利他,不只對自己好也對別人好。

 

「人生苦短、即時行樂」,這「行樂」有時要透過痛苦的手段來完成。如此,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固然要歡悅與喜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是;如果連自己不喜歡的事,都能以「享受」的心情來做,人生哪有什麼事不能「享受」呢?

相關文章 享受在努力當中



[1]《雜阿含經》第814:「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修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不疲倦,眼亦不患,樂隨順觀住,樂覺知,不染著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