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4 Fri.
「自討苦吃」
苦是人生實存現象,佛法第一個關注就是苦的問題。
既然苦痛無法避免,如何學習吃苦,增益受苦的耐力或定力,自發性主動訓練變得相當重要,使在面對無常時不致於手足無措,甚至有更大的信心樂觀以對。
自願吃苦亦是一種自我鍛鍊暨禪定培養,《成佛之道》云:「依住堪能性,能成所作事」,即透過定靜工夫助於成辦各種事功。一般所說「心有餘而力不足」,或可透過提昇心力來改善。其中節制欲望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使得哪一天「欲求不滿」時,不致於太過痛苦。
幾年前有一法官控告台大醫院醫療疏失,膽囊因誤診而被割除,讓他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如過去愛吃的生魚片、紅燒蹄膀都不能吃,一吃就腹瀉不止,於是怒告5醫師求償900萬元。
不少人葷食成習慣,無肉不歡,把美好生活建立在美食或肉食上。然而,對素食者而言每天只菜不肉,痛苦指數卻不見得增加,如何有生活品質低劣的問題?茹素反而讓人身感輕安,擁有更佳的生活品質,所以一切不過是欲望大小的問題。
很多人沒有或不曾擁有,卻不見得過得更差,甚至比擁有者更好;這或如《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困頓磨難中才足以激勵心志,讓人變得更堅韌、更剛強。
如此,「自討苦吃」、「吃苦當吃補」是必要的,如此苦痛或逆境與否,僅是一念之間,若能把欲望縮小、心力強化,幸福快樂將垂手可得。
新聞報導 誤診被割膽? 法官怒告5醫師求償9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