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堅定信仰

2017. 2. 6  Mon.
堅定信仰
印順法師「理性版的大乘是佛說」引起傳統佛教徒的疑慮,相對於「理性版」,他們只願接受「信仰版的大乘是佛說」,把所有大乘佛經都視為是佛陀親說,也因此對於印順佛學起了一定反感。

大乘佛法是在歷史演化中發展開來,未必是佛親口所說,這對傳統信仰帶來一定挑戰,甚至威脅和破壞;倘若將心比心,去感受傳統佛教信仰者的心境,我會如何自處?如何因應?以下是我的粗淺想法:

一、堅定自身信仰
相對於學者採取歷史考證的解讀進路,行者依然可從信仰實踐來理解。如禪宗《傳燈錄》記載大梅和尚向馬祖道一請法的故事:起先馬祖對大梅說「即心是佛」,過不久馬祖又向他說「非心非佛」,對這兩種不一致的說法,大梅和尚信念不加動搖,而說:「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對此馬祖以「梅子熟矣」讚譽之!同樣的,只要自反而縮,不管大乘是否為佛親說,大乘信仰者只管堅定信仰,如此才是真大乘行者,這或也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高層境界。

二、信仰無關乎真假
信仰之可貴在於不關心真假,而在於信心的建立,我相信什麼就是什麼,任何質疑、否定的言論,都化為信仰的「逆增上緣」。而且,「『信』必近乎癡而始真」,任世間無常變化,我只在乎我所信,心甘情願依止信仰引導,失去生命的一切也在所不惜;而且,唯有信得虔敬、信得專注,才能感受到信仰的美好,如我在<彌陀最親切>所述。

三、即便假的信仰也能帶來真的快樂
信仰的真假當是「放入括弧」,存或不存皆不論;即便信仰是假的,快樂卻是真實的,畢竟已得到內心的平靜、安祥、踏實、喜樂、光明等,另一種形式的「藉假修真」,更何況也未必一定是假。這是「實用主義的宗教觀」,但問受益、受用與否,而不問真假,或者真假的判定取決於受用的多少。

信仰不曾因論辯而有消退之勢,論辯從未是宗教的核心,畢竟情感認同也是一種認同,而存在「非理性」的部份。事實上,真正篤實的傳統佛教徒不會批判印順法師,如果他是對的,自是不應批評,如果是錯的,則「止謗」莫若無諍、無辯,「默然」成了最好的回應方式。況且,印順法師學風自由,不強人從己,曾表示:「眾人的根性、興趣、思想,是各各不同,勉強不來的。大家所學祇要是佛法,何必每個人盡與我同?」──大乘佛法的特點之一即在於自由、多元與開放,只要是正信、引人向善,皆值得我們的尊重和護持。

總之,面對他人信仰上的遲疑,盡其在我、獨行其是當是應有的態度;即便被判為不了義,甚至視作「異端」,也了無遺憾,畢竟這是我個人因緣,重點在於我選擇了、我皈依了、我信仰了,這樣也就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