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疫情作為一種保護機制

疫情作為一種保護機制

疫情,某種角度來說,對人類和地球而言是一種保護機制。若沒有透過病毒威脅,讓我們的生活緩下來、慢下來,人們將依然故我,繼續過著欲望享受的生活,消費、折損這個地球,致使全球暖化、生態浩劫、環境破壞等加劇;因此疫情把人類各種破壞強壓制住,碳足跡減少,如飛機、火車等大眾交通減班等即是。

疫情固然是「除之而後快」,但就某方面來講,似也是一種保護機制,希望人類對地球的傷害可以減緩。就像是佛教講的「逆增上緣」,乃是一種考驗、促使人類得以自覺,而從佛法的角度去思考疫情之面對,如何能帶給我們正面啟示與正向改變?

如證嚴法師所說的「驚世災難,警世覺悟」,認為「天災」一定程度皆關乎「人禍」,人心的淨化有助於災厄的發生,如是而推行素食、環保、克己復禮、敬天愛地、與地球共生息等活動。

慈濟理念的推動背後有其理論基礎,而不是一廂情願的信仰召喚,例如佛教業報說即是這樣認為的。

有情眾生(尤其是人類)身心的存在是正報,乃是果報的主體,有情眾生所寄居、賴以維生的時空環境是依報,而正報和依報息息相關,不只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亦隨著依報轉,猶如身心之間的交感互動(身體影響心靈、心靈影響身體)。

慈濟面對疫情、乃至大小災厄的淨化人心運動,當是扣緊佛教的業報理論,依報和正報不二。人心染污了,貪瞋痴欲望過患,生態環境也隨之破壞失衡,疫情的漫延即關乎人心的狀態,可說欲望貪婪下的「自食惡果」,也因此證嚴法師表示「非『素』不可」,素食的背後是清淨心的期待,用以對治人心之貪。

慈濟理念實踐背後有一套哲學觀,依著佛教的業力說解釋因緣流轉的機制。事實上,不用談到佛教或者任何宗教,自然的運作與人類的命運取決於人心狀態,可說是某種普遍性思維,如中國文化傳統「天人合德」的說法即是,德性、德性是最好的護身符(「唯德是輔」),相對的失道、失德,欲望不知節制,最終是人類自己遭殃。

災疫關乎人心,這是人文性宗教的立場,災疫無關乎神鬼的恫嚇與上帝的懲罰,災疫是要人反求諸己、反躬自省,「自淨其意」,而不是向外求神問卜,徒然指望神明的保佑、上帝的救贖等;這也顯見慈濟之作為「人間佛教」,所重的仍是「內修」而不(只)是「外求」,包括修學清淨心、慈悲心、懺悔心、慚愧心、恭敬心等。

慈濟作為「人間佛教」、提倡人間性的佛法,面對疫情不是從神鬼去思考問題,而是從人心自身來反思災疫的根本。如何確切認識慈濟因應疫情的理念推動,以及理念背後的理據暨思想預設,成了值得探索的課題。

相關文章 完整的大愛   (2021.7.5林建德貼於花蓮歇心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