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苦心乃現」
2018. 12. 2
Sun.
「身苦心乃現」
每個人都要學習正視、乃至於珍視身體的不舒服,不管是自願或非自願的。非自願的如生病,有病在身而不能操之在己;而自願如透過各項運動來強身健體,在身體可接受的不適中,抓住那感覺、停留之,靜靜地觀看。
身體是「載道器」,珍惜身體不適的「助道」因緣,「藉假修真」,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她、否定她,卻要在微恙之時細看與深觀,以助於保持警覺,「帶病修行」的意義也在於此。
人往往活在自己舒適圈中,習慣了「趨樂避苦」,但佛教是主張「身苦患心不苦患」,即身體之苦不可避免,而是要在身苦中保持心理的不苦;這不只是一種修養工夫,也是一個人心理質素的表現。相對於「時窮節乃見」,或可謂「身苦心乃現」──身體苦痛之際心性本然(即佛性)易於顯現。
一個人處境愈是艱困,身體愈是勞累、愈是病痛,愈是檢驗心性的大好時機,如孟子所說:「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不過是要在「覺知」的狀態下操練身體,才不會過猶不及,以至於過勞死或病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