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17 Thurs.
中觀學的人格特質
每一佛教修行法門都有其特色,每一法門下修學者也有其性格特點;我所觀察到的中觀學人(或中觀行者)大致有以下人格特質:
一、理性
中觀學富有一定哲學性,重於觀念的釐清與知見的確立,並不是以情感召喚及勸信為主要目的,而是以理解為優先,因此理性是中觀學人的特質之一。
二、好學
中觀學人通常是「智增上」,不只強調理性,還保有對知識的熱誠,以知識來服務人生、幫助修行,而這也契合於菩薩多聞熏習、遍學一切的特質。
三、敏銳
中觀學之思想和語言表述輾轉辨證,思維思路活潑活化,也因此敏捷敏銳會是中觀學人的特質之一。
四、開明
由於思想上輾轉辨證,無一法可執、法無定法,因此觀念上通常較為開放開明,保持寬闊的胸襟接納與包容異己,甚而欣賞推崇之。
五、平等
中觀學的論理風格,不予人高高在上之感,在真理面前一視同仁、人人平等,及至反對權威、反對獨斷和專制。
六、平實
理性、平等的精神,表現出平凡平實的一面,不裝神弄鬼、不故弄玄虛,十足具有「人味」──包括人文、人性、人間、人本等。
不同法門的思想調性,影響修習者不同的人格特點,如淨土行者之質樸厚實,唯識學家之精嚴綿密,禪師之灑脫自在,持律之精勤謹嚴等,中觀學者亦有理性、好學、敏銳、開明、平等、平實等特點,除此之外,自省力和批判力亦是中觀學人所重。
佛教即是因多元法門,才得以攝受多種根機眾生,構畫出一「彩虹的佛教」;佛教史上各類高僧亦因不同特質、氣質,對佛教作出不同面向的貢獻,而值得後世佛弟子的敬重。
佛教即是因多元法門,才得以攝受多種根機眾生,構畫出一「彩虹的佛教」;佛教史上各類高僧亦因不同特質、氣質,對佛教作出不同面向的貢獻,而值得後世佛弟子的敬重。
相關文章 當代中觀精神之再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