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門」的三種意義
「善門入佛門」是證嚴法師的重要信念,慈濟作為宗教和慈善團體,由「善門入佛門」展現之。「善門」重於慈善,但又不只是慈善,綜合證嚴法師思想應有慈善、美善、善巧(方便)三種意義。
慈濟最廣為人知的是濟貧救苦的實踐,從早期慈善賑災到後來的醫療、教育、人文等多元化開展,皆不離慈善作為基礎定位,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弱勢。
然而慈濟的慈善不僅是物質上的給予,更是一種利他精神的展現,實踐大乘菩薩道的慈悲教導。意即慈濟透過慈善陶冶心性,使得慈善不僅是外在行為,更是內心的昇華淨化,募款最終是為「募心」,從助人的行善到自利、利他的美善。
事實上,不只是慈善,慈濟任何一志業、任何作為,包括推動環保、蔬食、制服等,皆為「藉事練心」的「淨化人心」,進至「祥和社會,天下無災」。
「善門」之善,還包括大乘佛法常說的善巧方便,菩薩依據不同時空的對象條件,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以最適宜、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眾生、利益有情。是以慈濟開展種種法門,推陳出新的信仰模式,或可視為是因應時代而權設的善巧方便。
「善」是哲學、倫理學重要概念,一些哲學家即著眼於此的分析(如西田幾多郎的《善之研究》),證嚴法師的「善門入佛門」亦為「善」啟發良多。
可以說證嚴法師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引領「人間善學」的建構,標示「善」的慈善、美善、善巧的多元意涵,朝向善經濟、善倫理、善治理、善科學等前行;唯有人與人、人與物之間「共善」,人間淨土、世界大同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