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愛與喜樂

2019. 1. 21  Mon.

愛與喜樂

佛教說「人生是苦」,苦的來自於愛(「生則苦生」),斷情滅愛即是止息苦痛,於是佛教似難以擺脫消極、悲觀的負面印象。

 

相對於佛教強調「人生是苦」與「捨離愛染」,基督教多談愛與喜樂,佛教和基督教彷彿是兩條平行線、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

 

愛與喜樂令人感動滿滿,生命充滿美好希望,一切都是神的恩典,一切都豐盈飽滿。雖然這在佛教看來未必「如實」,相對於真實作意更像是假想觀之「勝解作意」,但假的信仰亦可以帶來真的快樂。

 

相較之下,佛教之「苦諦」縱然講得有道理,但一般人未必聽得歡喜,反倒迎合眾生大談愛與喜樂,更易受到歡迎。如重於「為人生善悉檀」如來藏、佛性、自性清淨心等教受到廣大佛弟子喜愛,也可說是相近的道理。

 

然而,「真實作意」(真實觀)未必一定要排除「勝解作意」(假想觀);一如以「緣起性空」為究竟法門,未必需要否定「真常唯心」之方便法門,而可以兼而有之。

 

就像拜佛、誦經等不見得讓人解脫,但卻是一種助道因緣。也因此印順法師雖推崇性空思想,但未必不能闡揚乃至運用唯心觀點,如晚年他在靜思精舍寫下「靜思十方諸佛,諦了一切唯心」即是一例。 


如此,佛法似也可以多談愛與喜樂,如「長情大愛」、「法喜充滿」等之正向思維與正面能量,在佛教信仰亦很重要。雖然是假想觀及方便法門,但只要善巧運用都是有利而無害,在自知自覺下知所節制,而不會因過度而浮泛雜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