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印順佛學之「大小共貫」

2019. 1. 16  Wed.

印順佛學之「大小共貫」

印順法師於《中觀今論》說:中觀學值得稱述的精義莫過於「大小共貫」、「真俗無礙」」。在《中觀論頌講記》他提到《中論》之特色有三:一、有空無礙, 二、大小並暢,三、立破善巧。

 

此等中觀學的精義特色,在印順佛學亦可得見。如以「大小共貫」為例,印順法師1942年所寫的《印度之佛教》「自序」中說:「能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

 

其中「根本佛教」是為小乘佛法,宏闡「中期佛教」即大乘佛法(尤其是「初期大乘」),然而對於所有大乘佛法,印順法師不是都照單全收,也因此「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

 

唯有根紮得深,枝葉才能長得茂盛、長得健壯;相對的,倘若根基薄淺,即便樹大亦中看不重用,招風時仍輕易落倒。

 

佛法的信仰與實踐亦然,既要重於思想原點,又不能原地踏步止於原點,反而要行千萬里路,讓智慧光芒普照每一角落。如此,既要堅持佛法之純正性、真實性,也要重視佛教的多元性、豐富性;而在保有寬大、開闊格局的同時,也當避免因多元開放而流於雜濫。

 

曾有人認為印順法師重視純正佛法,強調阿含聖典的根本教導,乃是「原教旨主義」(或稱「基本教義派」)之立場。事實上,這是對印順佛學的嚴重誤解,因只看到「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而忽略了「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印順法師心願所在仍是大乘佛法,只不過是不離根本佛教的大乘佛法。

 

印順法師之效法太虛大師之「不做一宗一派祖師」,強調「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表示「大家所學祇要是佛法,何必每個人盡與我同?」以及「一切佛法,若大若小,若顯若密,若中國,若西藏,若日本,以及其他各地方的佛教,都是應該修學的。」——此皆是大乘菩薩格局的展露,而未必是「小乘」所框限的。 


總之,當以「大小共貫」來定位印順佛學,既重視根本佛教之精純(精嚴純正),又強調大乘佛法之廣大(寬廣博大),但卻也反對因廣大而混濫(混亂雜濫)。而這樣的「大小共貫」,實也是一種「中道」精神——著眼於根本卻不視為全部,弘揚大乘的同時卻又不忘本。如此,說印順法師是龍樹中觀學的絕佳詮釋者、實踐者並不為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