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福德的弔詭性

2019. 6.15  Sat.
福德的弔詭性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耳孰能詳的一句話,此語不只表達福報功德的相對性,也顯示一定的弔詭性;而事實上不只「福禍難測」而「焉知非福」,而且也是「焉知非禍」。

這意味著人世間之失與得難有客觀定論,僅存乎一心之間而沒有絕對標準,只要自己認為有福,就已然是有福之人,反之亦然,而不由他人界說。

如此一件事對某甲好,對某乙未必是好,甚至是某種折磨或折騰。如印順法師曾表示來台初期耗費不少時間建道場、出國、講經宏法等,外面看來是「法運亨通」,但就他個人的佛法進修來說卻是「最鬆弛的十二年」。可知,有時別人眼中的福份反成了一種障礙,讓自己更耗損、更不能做自己。

又例如,不少殺盜淫妄之惡業造作者皆為健康之人,因著「血氣不定」、「血氣方剛」或淫或鬥,卻絕少是體弱氣虛、重殘多病的人。可知福報多也易於為惡(當然亦易於行善),福報也可以是某種厄運或禍害。當然福報少也是一種障礙,想做什麼、要做什麼心有餘力不足。

如此對修道關懷的人而言,維持基本的福報就好,此包括身體健康、衣食無缺、三餐溫飽等,而以「隨順因緣」的態度來面對一切際遇,如此之「隨緣」亦可說是某種「中道」,不求太多或太少而只求恰如其分,維持一種「剛剛好」的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