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 星期六

佛法的「自知之明」

2019. 6.12  Wed.
佛法的「自知之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成語「自知之明」或源於此,可知「智」是不夠的,「明」才更為深刻。

「自知之明」不是道家老子所獨有,古希臘聖哲之「認識你自己」亦是,包括佛法之以「內明」或「內學」為標的,不只是對自己的認識,還有對內在心性的體悟。

佛法之「自知之明」或「認識你自己」可以說貫徹的相當徹底,不高談闊論虛無飄渺的玄妙哲理,而重於回歸身心的觀照,如《般若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一種形式之「內向超越」,整個《阿含經》之觀照五蘊、守護六根、修四念住等,都是走向「自知之明」,切身實踐「認識你自己」。

阿含經教即表示所謂的「大丈夫」,不是開疆闢土立下汗馬功勞,而是回到身心觀修來對治煩惱、止息痛苦。如《雜阿含經》說:「若比丘身身觀念住,心得離欲,心得解脫,盡諸有漏,我說彼為大丈夫也。所以者何?心解脫故。若受、心、法法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已,心離貪欲,心得解脫,盡諸有漏,我說彼為大丈夫也。所以者何?心解脫故。」

如此時時回到身心,即是時時回返生命、回歸喜樂。不只是「認識你自己」,而且從自我認識中做自己的主人,不只是做自己最好(the best is to be yourself),也是做自己的最好(be your best)、做自己的第一(be your number one)。

人要是能做自己的第一與最好,此生就了無遺憾,自得其樂於內在身心之觀照,外在一切來去得失都不那麼重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