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失落的哲學史

2019. 11.12 Tues.
失落的哲學史
傅偉勳曾在其西洋哲學史中表示:「哲學不外就是哲學史」,然而在分析哲學當道的今天哲學史研讀已那麼必要,哲學問題本身的探討與解決才是首要,哲學史的認識不過是為了助於思索哲學問題。

尤其當今科學日新月異,解決人類及世界各式問題已有新方法、新技術,不需像過去一樣「玄思奇想」。因此相對於「哲學不外是哲學史」,「自然主義」(naturalism)或「自然化」(naturalized)哲學強勢主導下,反認為「哲學家和科學家在同一艘船上」(both the philosopher and scientist are in the same boat),相對於重視哲學史更凸顯科學的重要。

失落的哲學史當中的「失落」有兩個意義,其一是現在的英美哲學討論不那麼強調哲學史,使之或多或少因遺漏而失落;另一是哲學史因不受重視使之冷落而失落。

然而「有所失就有所得」,失落的哲學史意味著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得勢。現今從事哲學工作已難以忽略科學知識,在科學脈絡背景下展開哲學討論。例如從事心意識哲學不能只是憑空想像,老調重彈哲學或宗教上的觀點,而也要知道現今認知科學、心理學乃至神經科學的解釋,哲學史的重要性多少被科學所取代。

這是一個不得不的時代傾向「有得有失」的同時就「有所見有所不見」,科學所預設的觀點有其局限,例如與「自然主義」密不可分的物理主義(physicalism)或物質主義(materilism),其間形上預設之可能缺失也成了現今哲學界論辯的重要題,因此也不是高舉科學大旗一切就那樣理所當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