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福先於慧」

2019. 11.19  Tues.
「福先於慧」
佛法說「福慧雙修」,然當兩者難以並重兼顧時,有時修福當先於修慧。若以「身心」具象理解福慧關係,關乎福報的大致可說關乎身體,如福報大的人身體健康、相貌莊嚴、經濟狀況不虞匱乏足以供應色身需求等,屬於外在條件的滿足;至於智慧是心靈上的內在成就,屬於觀念和思想層次,看不見摸不著、抽象而深刻,佛法之「身苦心不苦」即在於智慧的有無。

一如《成佛之道》偈頌云:「惑業由分別,分別由於心,心復依於身,是故先觀身。」同理似乎可說「修福先於修慧」。事實上,就《成佛之道》所述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或者《菩提道次廣論》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的修行順序,最開始必是下士道之五乘共法,如《成佛之道》所示:
五乘共法修「三福業」(布施、持戒、禪定),顯見福德是佛法修學(尤其修學大乘佛法)的基礎,既是基礎自是優先前提,所以而說「修福先於修慧」。而且一旦福德資糧深厚廣大,修行路上自是平坦無阻,就像高樓大廈起建於穩固的地基。

換個方式說,「五戒十善」是佛法修行基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優先於「自淨其意」,只不過優先(priority)不代表優位(superiority),順序的前後不代表層級的高低,相對的「五戒十善」在佛法修行上乃最低階、最底層的。

由此可知,作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總是優先成為一個佛教徒,卻不能本末倒置信了佛反倒「多行不義」。所以佛弟子在學佛時也當先自我檢視,在良善德行的基本要求上是否已然及格,否則高談開悟解脫、成佛證果都是不切實際。

「福慧雙修」關乎「悲智雙運」,而「福先於慧」應相契於《大般若經》「大悲為上首」,以及印順導師所說的「慈悲為佛法宗本」,如此「人間佛教」之重視「十善菩薩」或也有以「福先於慧」之方便來實踐「福慧雙修」的理想。 

相關文章  為「人天乘」說幾句話  慈濟人的修行  「眾善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