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

佛教之「光」

2021. 6.12  Sat.

佛教之「光」

《觀無量壽經》是淨土三經之一,記述十六種彌陀淨土的觀修法門,因此又稱「十六觀經」。其中首觀為「日觀」,這自是關乎阿彌陀佛「無量光」之指涉,太陽、太陽光或簡稱「光」,成為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最主要的法相特徵之一。

事實上,「光」作為一種譬喻象徵,普遍運用在各大小宗教,而不僅限於佛教,各宗教間亦大致有一些共同意義;如「光」代表著光明和希望,如太虛大師「三寶歌」首句「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啟以光明?」長夜漫漫等待的是光明照射,有了明燈指引不再茫然無所適從,此外印順導師《妙雲集》其中一冊即為「佛法是救世之光」。[1]

在佛法中,「光」帶來光明和希望,應有較為具體的意涵指涉,一是「智慧之光」,如禪宗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光」之掃除黑暗猶如智慧覺悟,讓所見的一切都明亮起來。

另一指涉可以是「慈悲之光」,「光」不只指引明路、讓人看清楚事物,「光」還象徵著溫熱的暖意,在「慈光」庇護下給人溫暖、給人信心和力量。

總之,「光」是一切佛法乃至所有宗教慣用的表顯譬喻,象徵著無窮希望以及無限美好,但在光明希望的「共義」上,大乘佛教或另有「別義」,例如智慧與慈悲乃是重要指涉,依著「悲智雙運」、「悲智交融」展示佛教信仰之光、救世之光。


[1] 當然信仰意義上的「光」外,還有一般世俗的用法,如說「台灣之光」,意味著某人或某事讓台灣受到矚目、讓台灣亮眼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