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6. 5 Sat.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入世佛學」
「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亦有譯為「左翼佛教」)是當今佛教信仰發展的趨勢;不只是「入世佛教」,亦當發展「入世佛學」(Engaged Buddhology)。
「入世佛學」的觀念早在印順法師「談入世與佛學」(文收《無諍之辯》)即如此主張,表示「自己為學佛而佛學,依佛學而助成學佛」。
「入世」是佛教用語,事實上英文的engage有「介入」、「參與」的意思。此「入世佛學」除了有學以致用的社會關懷內涵外,亦也有回應時代議題、提供思想啟發的意義。如果豪邁大膽就用「介入」,倘若謙和含蓄就說「參與」;前者再進一步可謂中觀學之「善滅諸戲論」、「摧邪顯正」,顯發「諸說中第一」,後者則重於相互理解、彼此欣賞的對話和交流。
一如林毓生院士表示:「不以考據為中心目的之人文研究」,意指所學當化為所用,而不是象牙塔的學問,表顯出士大夫經世致用、經世濟民的淑世理想。
自始至終我的學術研究就不是以「語言文獻學方法」為方向,但這不代表我對此路數輕忽或不重視,相對的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於文獻學家之孜孜不息皓首窮經,我是心懷景仰和敬意,只不過不認為這應是學術研究的主流、主調,而僅能視之為工具。
誠如印順法師所說:「佛法應該要產生一種利益人間,使人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好處」,佛學的研究亦復如是,「入世佛學」即是往此目標而前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