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生兒育女有無皆欣喜

2018.1.16 Tues.
生兒育女有無皆欣喜
生兒育女有固欣然、無亦可喜,一來順利生產未必代表平安長大,然而人通常報喜不報憂,看似歡樂的背後其實亦有不少辛酸苦楚。一般說喜獲麟兒、喜獲千金,但痛失愛子、愛女的卻也不在少數,不管是在哪一個年齡階段,白髮人送黑髮人屢見不鮮,名人如李登輝、關中、吳清友、白冰冰、黃春明、侯友宜等,皆歷經喪子女之痛,一般人亦不在話下。[1]

此外,生兒育女有固欣然、無亦可喜,倘若僅生得其身卻未能深得其心,縱有血緣骨肉之親,也難比道情法誼之親的可貴。

心靈、精神和思想的親密才是真親密,不管是「道親」的以道相交,還是「法親」的以法相會,這都讓家庭的組合別具意義,畢竟天底下多的是貌合神離的夫妻暨親子關係。大陸文革廣泛流傳標語「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或許「爹親娘親不如道與法之親」才更為適切。

生兒育女有固欣然、無亦可喜,畢竟很多人只是喜歡小孩,但卻未必喜歡照顧小孩;以我而言,我只是喜歡玩小孩或和小孩玩,但卻少了充足的耐心照顧小孩(這說來也有些矛盾)。

相對於照顧小孩,我更樂於智性或形上層次的玄思奇想,只想多勞心而不願在瑣事上費力。雖然我可以耐住性子講故事給小孩聽、陪她一起玩,但只限於我精神不濟的時候,最佳精神狀況是希望用來讀書、寫文章的。

生兒育女有固欣然、無亦可喜,然而生不生小孩應是由女方決定,畢竟受苦的是母親,生產乃至養育過程中辛苦乃至痛苦,多半都是母親,因此只要女方無怨無悔、願意一試,男方是無從置喙的,而且當全力予以支持。


[1] 在此隨作小偈一首,略抒懷:「父母俱在子先亡,滿頭白髮送黑髮;至悲無言問蒼天,運命捉弄何得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