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有」是煩惱

2020. 2.24  Mon.

「有」是煩惱

FB上看到一則貼文,頗感啟發,略修如下:
禪師:你有頭痛過嗎?
居士:有。
禪師:你有牙痛過嗎?
居士:有。
禪師:你有肚痛過嗎?
居士:有。
禪師:你尾巴痛過嗎?
居士:???我都沒有尾巴啊!
禪師:當你有任何東西,然後執著那東西,這必然會因為它而感到痛苦。當你沒有與不執著任何東西,還有什麼能讓你苦呢?

誠然,如果沒有或不曾擁有,又有什麼好執著、好痛苦的呢?

這讓我聯想到,「童真入道」的第十四達賴喇嘛與洋人的對答,洋人直白問他身為出家人,難道沒有男女情欲的渴望想像?達賴喇嘛表示:如果你身體癢,抓一抓它會感到舒服,但如果都不癢,不是更好嗎?

這也讓我想到,星雲大師曾對初剃度的弟子說:出家人的生活就是空無的生活,空無的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每個人都知道擁有、乃至佔有的愉悅,卻沒有想到的「空無」的喜樂,而「凡聖」一關的初步分流,大至就在這一點的領悟上;一如「十二因緣」之「有」支,接續著即是「生老死」,象徵著生死流轉的延續。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也是一個力倡「空無」智慧的人(即便道家的「無」和佛法的「空」截然不同),讓人從「有」的一面反觀「無」的寬廣與開闊──「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真正能發揮功能作用的反而是「無」。

認識佛法二十餘年,我最大體會就是學習看破與放下,雖然這並不容易,但人生的修煉也在於此。

當然,對於菩薩行者而言是「真空妙有」,除了從「有」超脫痛苦外,還要學習在「有」中不怕受苦,進而與樂拔苦、利濟蒼生,於有無之間善巧辨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