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心意識研究之「知行合一」

2020. 4.21  Tues.
心意識研究之「知行合一」
一個人從事道德哲學的研究與教學,不代表其道德高尚,畢竟道德理論的知識累積不等同於道德實踐能力,相對的道德瑕疵可能不會少於一般人,這也意味著「知行合一」不是件容易的事。[1]

又例如藝術哲學、文學哲學、音樂哲學乃至運動哲學、愛情哲學等,善於思想觀念的分析探討,不代表藝術、文學、音樂、運動、愛情等實際經驗與能力本身,而這也說明實踐哲學(practical philosophy)面向之不可忽視。

相似的,心意識哲學亦然,客觀的學問探究固然重要,但未必足以觸及其自身,而這也是「第一人稱」方法進路必要,否則猶如禪宗所言之「隔靴搔癢」,只停留外圈圍繞而難以「冷暖自知」,如是知識的論究當也是為了走向實踐之路作準備。

若問什麼是心意識(研究)的專家,學院派知識成果的累積固然是其中一種路徑,但不代表其擁有唯一的發言權,相對的心意識探究採取不同門道不只是可能、也相當的可行,如榮格(Carl Jung)亦表示西方學術傳統以外的心理探索也非常值得重視。

而就像道德之專業及道德問題的探索,不只限於倫理學家的專利,卻是任何有心者皆可以參與,任何人也都可以透過實踐而成為有道德的人,如是「直觀」或「內觀」心意識現象的親身體驗亦為一種認知進路。

西方心意識哲學研究的局限之一,或在於「光說不練」;相對的,東方哲學心意識研究的啟發之一,在於心意識哲學不能只是概念或理論的窮索,而也在於回歸生命內在的反思。如此論盡知識俾便於踏上實踐旅程,也成了東方面對心意識問題的解答之一。


[1] 根據研究,反而倫理學家之言行被認為是比一般人更不合乎道德,可見The Moral Behavior of Ethicists: Peer OpinionWhy Aren’t Ethicists More Ethic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