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
馬祖道一說「平常心是道」,這話說來平易淺顯,但實則精微深邃,尤其力行起來更是千難萬難。
淺顯而深刻的「平常心是道」,背後可說涉及兩個佛學義理基礎,一是中道思想、另一是佛性理論。
首先,「平常心」的背後,不強求、不執取乃至不偏激,「離於兩邊,說於中道」,因此保持「平常心」可說是具足中道見而行於中道。
其次,「平常心」意味著「佛性本具」──佛性本自圓滿、本自具足、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等,如此「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只要清明覺知的活在當下,順著覺性生活即是佛法修行。
猶如馬祖道一所闡釋的「平常心是道」,從中似可看出上述解讀:[1]
江西大寂道一禪師示眾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經云:「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
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門?云何言無盡燈?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萬法皆從心生,心為萬法之根本。經云:「識心達本,故號沙門。」
約略可知,第一段重於捨離兩邊的中道,第二段則強調真常唯心的佛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禪宗思想的可貴,即在於指出日常的生活亦能有厚實的修行。太虛大師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此言不虛矣,禪的精神、禪的意境在「平常心」中給人無窮的啟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