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觀
今年一月以來災難頻傳,除了新冠病毒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節節攀升外,台灣一些名人如參謀總長沈一鳴、藝人劉真、玉山銀行科技長陳昇瑋等人死去,也讓人深感生命之無常。
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美國優先」為施政主調,然中美貿易戰打得再怎麼火熱,也沒有比疫情快速散播來得迫切。面對生命直接而嚴峻的威脅,無孔不入的病毒才是共同的敵人,災疫是共同的戰役/疫。
疫情襲捲全球之際,福德因緣之大小多少,決定了不同地區的不同的人的境遇。佛教說「業緣不可思議」,對於業緣的一切,理性固然可以試著解釋,然非理性的面向恐是更多。
如此面對災難,大乘菩薩道強調的「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之「自他」關係,或給予「反求諸己」以及「善待他人」的因應啟示。
「善待他人」是因為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很可能都會消失,珍惜與感恩是當下所能做的。「反求諸己」是因為災厄若是發生,但問自己是否作好心理準備。
面對苦難、尤其是死亡而能無所畏懼,其一在於生平好事做得夠多、夠久。如《大智度論》說「檀為安隱,臨命終時心不佈畏」,並以「命欲終時,其心不怖」來形容「好施之人」,即是一例。當然行善不應是為了個人福德,而卻是發自內心、真誠的不忍眾生受苦。
面對不可思議之業緣,人世間所作所為的一切,當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多問耕耘少問收穫。在無常苦迫的催促下,一切的一切都不需執著,一切的一切都願他人更好,當哪一天無常降臨自己身上,亦也了無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