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以微笑來布施

2020. 6.16  Tues. 

以微笑來布施

微笑也是一種布施,表達對人的親切關懷,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如此結善緣再結法緣,菩薩道的修行才趨於圓滿。

 佛典中常說「皆大歡喜」,尤其聽聞佛法之後的法喜踴動,如「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在多處經典出現(尤其經典末端),可知佛法談的「歡喜」不淺薄、不俗化,有別於世俗的「欲樂」而重於「法樂」(聞法之樂)。 

《華嚴經》也說:「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可知「歡喜」是佛教中固有語彙,只是多數佛弟子忽略了。 

佛法固然說「人生是苦」,「四聖諦」環繞在「苦」的關注,然菩薩本是要給人歡喜,如果成天愁容滿面,悲觀、消極、厭世、負面等心理狀態,且別說度化眾生,已然先把眾生嚇跑。 

相對的,大乘佛法應有一種歡喜性格,這樣的歡喜性格同時也是菩薩性格。如十四世達賴喇嘛之笑容可掬,逢人逢事笑逐顏開,帶給人慈愛的溫暖。相似的,星雲大師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為佛光山四大工作信條,顯示出「人間佛教」的歡喜性格,時時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美善。 

微笑亦相契於佛教的「布施」精神,除了有形的「財施」和無形的「法施」外,還有介於有形無形的之間的「無畏施」,讓眾生因自己的存在而不再感到害怕。只不過,除了消極的排憂解難外,積極的還要讓眾生心生喜樂,而這也相應於「四無量心」之「慈心」和「喜心」的修持。因此菩薩行者多微笑,或也不失為度眾的一種方便法門。 

佳勳師姐靈機一動想提倡「微笑心運動」,並以十月某日為「微笑日」,吾人除讚嘆外亦樂於「隨喜」呼應之;誠願佛法慈悲的光芒普照大地,令一切有情眾生得大歡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