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業」之普遍性

2020. 5.27  Wed.

「業」之普遍性

「業」是佛教重要語彙,但此不限於佛教,整個印度文化主流都談「業」,一如中國的「道」。

 

「業」之為「行為」的道德性,所想要傳達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善惡有報」的觀念;然而「善惡有報」是人類普遍性的想法,而不限於是佛教或印度文化的「業」。一如認為「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以道德實現幸福乃人心之共同想望,堅信著「善惡有報」,只不過是時間的早到或晚到。

 

不管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還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都表達「眾善奉行」的思想;基督宗教在「因信稱義」下,相信亦有一定的善惡因果觀或業報觀,對等於中國的「道」和印度的「業」。

 

可知終極概念的使用上,各家思想皆有其相似處,如中國儒家和道家(以及佛教)都談「道」、使用「道」,但各自的理想境界有所相似卻又各自不同,如韓愈<原道>所說:「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

 

「業」概念的普遍性,猶如Amod Lele 對佛教之「業」的解說:“that the core idea of karma is also the core idea of eudaimonism: that an agent’s good actions and good states of character typically improve that agent’s well-being (flourishing, eudaimonia).”

 

正因「業」是一普遍性概念,也因普遍而可能沒有多大特別,凡是接受道德存在的人,隱然都肯認了「業」的真實存在。

 

如此,「業」是很重要的觀念,但卻也可能是一個不重要(trivial)的觀念,解釋一切的同時也無所解釋,看似說明一個人的善惡苦樂乃至所有的禍福吉兇,但卻未必多說些什麼,猶如中國的「道」,極重要卻未必多說什麼(乃至根本就不可說)。

 

「業」關心道德行為,道德是人天共法,所有一切引人向善的宗教或思想都會走此一途,因此「業」是個相當「親民」的概念,如《中庸》所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同樣的「『業』不遠人」;雖然我們無法得見其運行的全貌,但只要心存良善、慈悲對待一切,業力法則自給我們最公平的回報。 

相關文章 「業」不遠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