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梵化」與「中國化」

2020. 6.2  Tues.

「梵化」與「中國化」

拙文<佛教如何興盛>提及,印順導師未必全然反對「梵化」,而主要是反對「過度梵化」。「梵化」之不可避免,猶如佛教「中國化」、「漢化」之不可避免,此乃屬因緣推移之事理必然,在特定時節因緣自然而然的發生,顯示不同思想文化之間免不了有調適和融合的發展傾向。

 

反過來說,當佛教「中國化」時,中國文化也受到佛教影響而「佛教化」,如彌陀、觀音等信仰之普及即是,相似的佛教之「梵化」時,印度教亦受到佛教影響。

 

「梵化」、「中國化」有其好處,如讓佛法信仰顯得豐富,也因此大乘佛法得以「普度眾生」,造福更多有情眾生。

 

粗略的說,「梵化」之天化、神鬼化走向神秘信仰,「中國化」之玄學化追求圓融理境。印順法師在《印度之佛教》結尾時表示:「嗟乎!過去之印度佛教已矣,今流行於黃族間之佛教又如何?殷鑒不遠,勿謂圓融神秘而可以住持正法也!」(頁332),此「借古喻今」反思後期佛教之發展,似意有所指「梵化」、「漢化」之弊,而對「圓融神秘」的信仰傾向持一定保留態度。

 

固然「梵化」、「中國化」對純正佛法會有傷害,但印順導師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如他說「從佛法在人間來說,變是當然的,應該的。」[1]因此「梵化」、「中國化」之「變」乃勢之所趨、勢不可擋,順勢發展的同時只求不要「過度」發展而失真。

 

總之,印順導師追求純正佛法而反對「梵化」,但基於方便教化又有限度的接受「梵化」,當中存在這兩重意向之可能。換言之,「梵化」雖是純正的對立面,卻不會全然抗拒時節因緣的變動轉化,而只求「方便」之恰到好處。[2]

 

相關文章 振興佛法,抑或是振興純正的佛法?  佛教如何興盛


[1] 《華雨集第五冊》:「四、佛陀說法立制,就是世諦流布。緣起的世諦流布,不能不因地、因時、因人而有所演變,有所發展。儘管法界常住,而人間的佛教──思想、制度、風尚,都在息息流變過程中。由微而著,由渾而劃,是思想演進的必然程序。因時、因地的適應,因根性的契合,而有重點的或部分的特別發達,也是必然現象。對外界來說,或因適應外學而有所適應,或因減少外力壓迫而有所修正,在佛法的流行中,也是無可避免的事。從佛法在人間來說,變是當然的,應該的。」Y 29p52

[2] 《華雨集第五冊》:「「方便」是不能沒有的,雖說「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而又說「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Y 29p29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