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哲學未必是一種專業

2016. 9. 1  Thurs.
哲學未必是一種專業
哲學進入21世紀,發展的樣貌也愈來愈多元,傳統哲學系必修的學科如邏輯、哲學史、形上學、認識論(或知識學)、倫理學等,只能說是基本的入門知識,引導作為思考的準備,但並非局限於此;在哲學系還有諸多以「哲學」為名的選修課程,如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心靈哲學、法律哲學、宗教哲學、語言哲學、教育哲學、生物哲學、社會哲學、文化哲學、藝術哲學、環境哲學等等,不可勝數。

但一值得注意的發展趨勢,即以「哲學」為名的科目,已不只是上述這些,近來還可聽到如運動哲學、醫學哲學、身體哲學,乃至呼吸哲學(philosophy of breath)、諮商哲學(philosophy of counseling)、精神治療哲學(philosophy of psychiatry)等,包括對貧窮(poverty)、寬恕(forgiveness)等思索的哲學。這說明了哲學的探討,不再局限於某個課題討論,不再因「專業」而限定少數人進出,而是對外、向所有人開放,只要任何人具備一定思考力,對於問題的深度發掘有興趣,已然是走入哲學之門。

事實上,哲學未必是一種專業,或者僅限於專業人士所擁有。哲學成為一種專業是對哲學本身的禍害,哲學作為智慧之學,它應是一種生活觀、價值觀和人生態度的思辨,而不是停留在知識的獲取。

哲學作為一種智慧,要我們去思考更切身的問題,如身體、運動、健康、飲食、交通、衣著、居住等,使得哲學不再遙不可及。如此,哲學之落於民間,已不是特定知識貴族所把持,專業哲學家也必須試著從學術殿堂走出(或出走),不再是圈養在象牙塔內的高級動物,而是利用自己的專業,去幫助一般人思考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哲學工作者應培養出全面觀照的格局,而不是非自己專業不談,甚至有時從非專業的角度反倒更有寬闊視野,讓「專精」不是「窄狹」的代名詞,而是能透過視域切換,讓學問的進境不斷攀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