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 1 Sun.
解脫層次的價值關懷
唯心靈淨化,道德才能提昇,這是佛教「意業為重」可延伸的意義。然而,心靈淨化、道德提昇僅是佛教世間層次的關懷,除此之外,佛教更關心出世間超越的解脫;亦即,佛教之修心、淨心不只是此世的行善避惡,還追求彼世超越善惡、非善非惡之終極境界。
亦即,佛教重「心之染淨」的道德哲學,和現今西方倫理學重行為的對錯、人的善惡之最大不同,在於「成聖」的關注。如佛教之「轉染成淨」,即從染識到淨智之「轉識成智」的過程,藉以實現「轉迷成悟」與「轉凡成聖」。如此從「心」的「轉染成淨」到「解脫」的「轉凡成聖」,可知佛教心理學、倫理學與解脫學(soteriology)三者合而為一。
可知,佛教不在建構一純理論式的倫理學系統,而更關注價值的終極實現,亦即解脫目的的達成。在解脫的境界中,超越善惡、對錯及至於染淨等一切二元對立,如《般若心經》所云:「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展示出一定的出世間性格,而此出世解脫的達成,即有賴於心識的洞察與止觀的實踐。
摘選自 拙文<佛教「意業為重」之分析與探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