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佛法中的唯物思維

2018.4. 11  Wed.
佛法中的唯物論
科學強調實事求是、眼見為憑,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因此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客觀驗證的,科學才肯認為真;如此科學往往傾向物理主義或唯物論立場,或者說,科學所預設的形上學多半是唯物論的,只不過主張強度的不同──如一切都有物質作基礎,與一切都只是物質性存在,乃是兩個不同宣稱,前者雖以物質為基礎,但不代表物質構成世界的一切,但後者卻視物質為全部的存在。

相對與神教信仰,佛教通常被視為具有科學精神,這是否意味著佛教也有唯物論傾向呢?可藉以下簡單的三段論證形式顯示之:
前提一:佛法是科學的;
前提二:科學是唯物論;
結論: 佛法是唯物論。

以佛教或佛法為唯物論,大概很少佛弟子會認同,佛教所說的「一切唯心造」、「萬法唯識」等,顯然迥異於唯物論,甚至應歸類為某種形式的唯心論,因此怎可能是唯物論呢?

然而,佛教雖不可說是唯物論,但佛教因具有科學精神,因此也有唯物的思維持點。例如佛教的「不淨觀」、「白骨觀」,以極其理性的方式,分析支解人的身體,解構美貌外在背後的真實樣態,「美」只不過是一種幻覺,只不過是一堆白骨、污穢組合──血、肉、黏液各種分泌物等,以此減緩乃至轉化欲望。

這種「對治」法門暨「析法入空」,猶如科學把任何價值認知解消一樣,如一幅美麗的畫,不過是一堆化學顏料的排列組合,哪有「美」可言呢?包括動人的音樂,亦不過只是一堆物理性聲波的震動,動人音樂只是假相、只是錯覺和幻覺。如此,一切美善化約成物質性存在,一切的好壞就不復存在。

佛教具有科學精神,其一在於佛法亦運用理性態度來對治貪欲和妄想、無明,因此和科學有共同點;中觀學之「分析空」、「分破空」或「觀破空」等,亦也是科學慣用的方法。

如此,佛法和唯物論未必一定是衝突或者截然對立,而卻有其相通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