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18 Wed.
「入世」的佛法
佛法一些觀念看起來抽象深奧,但實則平易近人,如印順導師說:「佛法極其高深,而必基於平常。」(《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pa2),不只不脫離日常生活,也易於應用在生活實踐,如家庭關係的面對上即是一例。
如掌握到佛法的「緣起論」,就會知道你好就是我好、我好就是你好;相對的,你不好我也好不到哪去,反之亦然。這意味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因緣相關,同住屋簷下的一家人更是如此。
「緣起」的當下是「性空」,因為彼此間相互牽繫關聯,我的好是建立在你的好,沒有絕對的自己的好,也因此不能只為自己想、圖謀自己的好,而要打破自我為中心,此即是「無我」、「空」或「無自性」等體現。
既然你好就是我好,要讓你好、我才會好;如此,當爭執發生時,謹記「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之「你對我錯」,而且不只「你對我錯」,還有「你大我小」、「你高我低」、「你好我壞」、「你是我非」等之「縮小自己」。
常作如是「唯心」觀想,不只少了不必要的爭吵,也因為尊重對方、抬舉對方,自己也跟著「水漲船高」,相對的彼此貶損就是自我貶損。
佛法的終極目的是悟道成佛或涅槃解脫,然不用高談如何成佛、解脫,且從家人間的良性互動關照起,依著所面對的問題以及可理解的道理,善用佛法智慧來驗證所言之真實不虛,足見佛法「入世」之一面。
總之,因應人類各式問題、各種煩惱,例如「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問題,「緣起論」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相關相待、互依互生,因此破除自我本位,消極的體驗「無我」與「空」,積極的生起利他的「慈悲」。若要避免不必要的紛爭,經常思維對方為上、為高,甚而過去世曾為我父我母,乃至是「冤親債主」,這雖未必符合實情,但「唯心」的假想猶能帶來真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