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 Tues.
「感情用事」
前文提到自己在學者與教徒之間偶感衝突、不一致,這或許和自己AB型的血型有關,存在著雙重性格,而相刃相剋。但這樣的對立實不應存在,畢竟學者仍有許多不同風格,教徒亦然。事實上,不少人把學者與教徒兩種身份作了很好的統合。
就此而言,我應該成為一個沈穩、厚實的學者,而不是過於犀利尖銳,鋒芒畢露。沈穩、厚實給人一種放心可靠之感,但鋒利好辯可能是一種心性上的不穩定。
二十多年的哲學暨學術訓練,我學者的底蘊應該已是根深柢固;我也發現當我愈往智力和知識發展,自己身上的信仰向度便日益稀薄。
縱然這些年來告訴自己多用情感思考,但情感面的運作、包括感動等,卻總是一時的,而難以長久;這或許是感動得不夠,以至於理智總是戰勝感性。但人世間了不起的當是情感的力量,而未必是理性,尤其就菩薩心行而言更是如此。
說理、論理往往只能服人之口,未必能服人之心;相對的,凡事不以理究之,而待之、動之以情,會讓我們發現人世間的微密處,特別是家人對你的愛與付出。
人不要害怕改變,放膽的作一些性格上的轉變,才不會使自己在某個制式循環中流轉下去。學者當適時適度學做一個「感情用事」的人,以矯理性之枉,使得左右大腦都得以平衡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