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智者的生活

2017. 9.22  Fri.
智者的生活
近日翻讀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著述,內心頗受啟發。基本上他是不讀書的,甚至反對人讀書;他深知真正的智慧不在於書本,甚至讀書容易造成智慧啟悟的障礙,而是要人反求諸己、反身而誠,往自己內心深處觀照。

我們學者花了很多時間看書、做研究和寫論文,但這都是知識的累積,未必及於智慧的增長;可知追逐學問和邁向覺悟是兩回事,學問之廣博不能保證一個人覺悟之深刻。

雖然我從事的是佛學研究,成天講授佛教思想義理,但自問自己對佛法的「體悟」到了什麼程度呢?說來慚愧,如同絕大多數的佛教學者一樣,都僅止於知識面向的理解,這若用禪宗譬喻作解,最多只能算是懂些皮肉皮毛,而未入於髓骨。

禪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特色,認為「諸佛妙理,非關文字」;雖然在後期發展有輕慢經教(「慢教」)之失,但其本意卻是要人返求內心,往自己心中找答案,因此禪宗修行被稱之為「心地法門」。

南傳佛教阿姜查(Ajahn Chah)尊者說:「只有一本書值得讀:『心』」(Only one book is worth reading: the heart),如此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首要讀的當是自己的心;所以與其去分析、思索種種外在知識,更應該去析探、檢視自己內心,才能厚植覺悟的果實,過一種智者的生活(而不只是學者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